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chǎn)|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wǎng)|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chǎn)經(jīng)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評論:土地調控扼“以地生財” 地方財政需轉型

2006年09月25日 11:40

    7月26日消息,近日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指出,導致最近兩年來我國商品房銷售價格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因素是來自工程造價之外的其他因素,而需求因素并不是價格上漲的決定性因素。 中新社發(fā) 吳芒子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針對地方財政嚴重依賴房地產(chǎn)特別是“以地生財”問題,國家最近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這是自房地產(chǎn)宏觀調控以來,針對地方政府發(fā)出的促使地方財政回歸理性的信號,意在提醒地方財政注意潛在的風險,尋求增長轉型。

  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總價款全額納入地方預算,繳入地方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直指地方政府以地生財?shù)摹败浝摺。管理層還明確表示:建立在房地產(chǎn)投資增長和房價上漲過快之上的財政增收是不可持續(xù)的。

  專家認為,現(xiàn)在斷言房地產(chǎn)行業(yè)對于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出現(xiàn)全面下降、面臨拐點為時尚早,但面臨市場、社會和宏觀政策的壓力,地方財政必須未雨綢繆,才能規(guī)避被動緊縮的風險。

  在這個問題上是可以史為鑒的。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很多個人投資者及以內地地方政府、國企為主的機構投資者,盲目跟風“炒地皮”,導致總量巨大的資金套牢甚至爛在遙遠的海南、華南沿海等地。

  那么,本輪房地產(chǎn)風潮過后,資本可能面臨著同樣的命運,其不同之處一是淪陷資金數(shù)量更大,二是套牢或者爛在自己家門口。當然,由于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慣性、“08奧運”預期、人民幣升值壓力等還能支撐相關投資在高位橫盤甚至震蕩拉高一段時間,但這場“夜宴”之后的市場走向,恐怕有些機構投資者和有“專家理財”團隊的一些大城市地方政府心知肚明。

  至于在這種格局下地方財政未來向何處去,很多專家建議必須注重培育服務業(yè)、金融業(yè)、先進制造業(yè)。只有依托以效率和科技為先導,具有核心競爭力實體經(jīng)濟的地方財政,才是健康和有效的地方財政。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作者:蘇曉洲)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chǎn)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