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汽車領域的問題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而其中圍繞燃油問題展開的討論,尤為引人注目。
燃油稅,千呼萬喚何時能出臺?
作為今年兩會最具爭議性的人物,經濟學家吳敬璉就燃油稅開征時機的問題發(fā)表看法認為:“油價高低不是阻擋燃油稅開征的理由,因為這不是國家財政究竟收燃油費賺錢多還是收養(yǎng)路費賺錢多的問題,是整個國家的戰(zhàn)略問題。因為石油、土地是一個國家戰(zhàn)略性的稀缺資源,不征燃油稅就等于是少數開車的人把多數人的資源給占用了。”
與前幾年的兩會一樣,象吳敬璉一樣力主國家開征燃油稅的代表委員不在少數,而這次有所不同的是,財政部在公開場合表示,今年將抓緊完善燃油稅改革方案并擇機實施。3月5日,財政部在《關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zhí)行情況與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提到,2007年我國將穩(wěn)步推進稅制改革,抓緊完善燃油稅改革方案并擇機實施,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從實際情況看,目前也是燃油稅開征的良好時機。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副所長靳東升介紹道,按照方案設計,對汽油、柴油開征燃油稅之后,養(yǎng)路費、客運附加費等多項行政收費同時停收。他表示,由于燃油稅開征將導致汽油、柴油價格上漲,因此推行改革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油價不是太高、中央財政收入不太緊張、稅務管理準備充分、社會能夠接受等。靳東升表示,前三個時機現在已經成熟了。
開征燃油稅的動議,是1994年正式提出的。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yǎng)路費。1998年10月,在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將燃油附加費改為燃油稅。1999年10月31日,《公路法》修正案獲得通過。此后,有關部門按照海南征收燃油附加費的思路,制定了燃油稅初步方案。由于國際油價上漲等原因,燃油稅改革一直沒有進展,但業(yè)內人士對于開征燃油稅,已經建立初步共識。
全國政協(xié)委員儲亞平指出,不能低估燃油稅改革的復雜性。燃油稅并入油價,首次定價以實施燃油稅改革的海南定價為基礎加以調整,還有必要確定各地相應的差價。應該明確燃油稅是共享稅,由各地國稅部門征收,并確定好中央與地方的分成比例。對農業(yè)用油可考慮從燃油稅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給予農民適當補貼。
成品油定價,何時走上與國際接軌之路?
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原油產量僅為1.84億噸,而石油消費量達到3.47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47%,比2005年提高4.1個百分點。石油資源屬不可再生資源,隨著汽車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石油資源短缺和需求大幅增加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節(jié)約石油資源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與此相呼應的是,成品油定價機制被提上議事日程,中國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畢井泉3月11日稱,中國的成品油價格應該和國際接軌,但目前尚無相關政策出臺的時間表。畢井泉表示,去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的47%依賴進口,因此調整成品油和原油之間的價格關系是必須要做的,成品油價應該和國際接軌。
當前的成品油價格在兩會期間受到很大的質疑。全國政協(xié)委員馮世良提出:2001年政策明確規(guī)定,零售商可以在國家公布的中準價基礎上上下浮動8%,但為什么8%浮動政策成為擺設呢?根源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長期形成的價格聯盟,從來沒有按國家政策浮動過。
對于代表、委員提出的問題,國家主管部門也給予密切關注。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畢井泉在兩會期間對媒體透露,去年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實際上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只是沒有向社會公布。因為在目前中國油價還沒有和國際接軌的情況下,這個機制暫時沒有必要公布。國家發(fā)改委主任馬凱在人大記者會上進一步證實,中國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已經在運行,但是還需要在運行過程中進一步改善,但何時對油價進行調整還取決于國際市場的變化,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以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加上煉油企業(yè)一定利潤而得以產生。(王舟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