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似乎不經意的一句話,“中國實際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立即被美國媒體轉引,并稱之為“里程碑式”的目標。在國內的媒體中,這個所謂的“里程碑”并未引發(fā)歡呼。
對于曾經以“超英趕美”為現代化夢想的中國來說,這個國內生產總值的“第二”如果放在半個世紀以前,也許會引發(fā)一片狂歡,億萬百姓舉杯相慶。但到了今天,人們顯然要理智得多了。
追溯歷史,在現代化浪潮中漸漸落后的中國,其實也并非一直“積貧積弱”。按英國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說法,從1700年到182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占比曾從22.3%增長到32.9%。但是到了西方工業(yè)革命之后,中國的步履遲緩了起來。這是讓國人難以釋懷的。
眼下,中國在國內生產總值總量上可能已經超過日本,但中國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美元,仍然在世界上排名靠后,和中國足球的水平頗為相似。如果說現在中國的產值已經居世界第二,那還僅僅是一項指標。中國人已經深知,國內生產總值的一枝獨秀不成春,如果只有這一項突出,往往意味著沉重的發(fā)展代價。人口壓力,環(huán)境壓力,國民在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方面的歷史欠賬與現實困窘,特別是城鄉(xiāng)居民發(fā)展機會的彼此失衡,都在向初嘗“第二”滋味的中國提出嚴峻挑戰(zhàn)。
就在這個“第二”消息出爐的幾乎同時,另一則上半年能耗反彈的消息讓我們更平添一層憂思。8月3日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等指標公報顯示,上半年能源消費同比增長11.2%,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1%,以此測算,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上升0.09%?磥恚瑸楸WC完成“十一五”節(jié)能目標任務,下半年將對高耗能行業(yè)進行更多限制,對節(jié)能減排的監(jiān)督執(zhí)法力度也將加強,這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國內生產總值增速。
“第二”位置提出的另一個巨大挑戰(zhàn)還在國際舞臺上。現在,中國在國際輿論中變得“有力”、“有錢”了。包括外國國民都有這樣的印象。在某種程度上,“第二”會強化這并非完全真實的說法。海外輿論面對中國所謂“咄咄逼人”的增長速度,更會用挑剔的、警惕的、批判的目光品評中國的發(fā)展。
在國際國內的雙重挑戰(zhàn)下,我們真的準備好,怎么當這個“第二”了嗎?
(李泓冰 作者為本報高級編輯)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