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中心財經頻道

債務形勢近日驟然緊張 愛爾蘭將成下一個希臘?

2010年11月16日 07:29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11月12日,一名愛爾蘭婦人在都柏林街頭行乞。

  債務形勢近日驟然緊張 有關愛爾蘭即將要求歐盟救助的消息甚囂塵上

  深度關注

  最近幾天,愛爾蘭債務形勢驟然緊張,有關愛爾蘭即將要求歐盟救助的消息甚囂塵上。在金融市場一股非理性恐慌情緒的推動下,愛爾蘭是否會淪為第二個希臘、在歐元區(qū)掀起第二波債務危機備受關注。

  愛爾蘭目前正就現(xiàn)階段“市場行情”與歐洲官員會談。愛爾蘭14日稱未排除接受歐盟援助可能性,但否認已經請求援助。 (新華社)

  據新華社電 愛爾蘭正就現(xiàn)階段“市場行情”與歐洲官員會談。德國呼吁愛爾蘭效仿希臘接受歐洲聯(lián)盟援助,以逆轉歐元區(qū)債券遭拋售局面。

  愛爾蘭14日未排除接受歐盟援助可能性,但否認已經請求援助。

  司法部長否認求援

  路透社14日援引歐盟消息來源的話報道,有關向愛爾蘭提供援助的會談仍在持續(xù);隨著拆借成本急劇上升,如果不接受援助,愛爾蘭可能挺不過去。

  報道說,歐盟迫切希望愛爾蘭接受援助,以避免希臘式情節(jié)重演,即一國財政危機拖累整個歐元區(qū)。

  不過,愛爾蘭司法部長德莫特·埃亨否認愛爾蘭與歐洲官員討論援助事宜,稱相關報道為“捏造”。

  愛爾蘭財政部一名發(fā)言人13日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愛爾蘭政府正與歐洲官員就現(xiàn)階段“市場行情”展開接洽,“愛爾蘭沒申請外界援助”,政府到2011年都資金充足。

  雖然愛爾蘭政府自稱“不差錢”,但隨著拆借成本上升,國內銀行越來越依賴于歐洲中央銀行。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截至10月29日,愛爾蘭銀行機構共計從歐洲中央銀行借出1300億歐元(約合1777億美元),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80%。

  歐洲領導人上月同意建立一項機制,允許政府在無力還貸的情況下選擇“斷供”。這一決定促使投資者拋售愛爾蘭和葡萄牙債券,推升兩國債券利率。

  有500億歐元缺口

  在愛爾蘭財政部和中央銀行設想的“高壓”狀態(tài)下,救援金融體系需花費500億歐元(684億美元)。債務機構數據顯示,愛爾蘭2011年總體資金需求為235億歐元(321億美元),這一數字在2014年將回落至186億歐元(254億美元)。

  歐元區(qū)財政部長于15日晚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會議。聯(lián)合信貸集團位于英國倫敦的首席經濟分析師馬爾科·安農齊亞塔說:“只要歐洲各政府搖擺不定,市場就不會穩(wěn)定……我們將看到市場日益緊張,為歐洲事態(tài)擔憂。”

  慎防第二波債務危機

  在金融市場一股非理性恐慌情緒的推動下,愛爾蘭是否會淪為第二個希臘、在歐元區(qū)掀起第二波債務危機備受關注。

  引發(fā)愛爾蘭債務恐慌的焦點有二:一是投資者認為愛爾蘭無力解決本國債務危機,唯一的選擇就是靠歐盟救助;二是市場擔心,在歐盟救助愛爾蘭的過程中會讓持有愛爾蘭國債的私人投資者承擔一定的損失。由此,投資者開始拋售愛爾蘭國債。

  應該說,愛爾蘭的債務形勢相當嚴峻。今年9月底,愛爾蘭政府宣布,預計今年財政赤字會驟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的32%,這一比例遠遠超過希臘,實屬史上罕見。

  投資者的第二個擔心部分是因為德國總理默克爾11日再次強調,將來在救助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時,私人投資者必須付出代價,而不能只讓納稅人來承擔。

  市場的兩大擔憂都不無道理,但也存在非理性成分。首先,雖然愛爾蘭赤字驚人,但還債壓力并不迫切。其次,默克爾所言實際上針對的是歐盟內部目前正在討論的歐元區(qū)永久性危機應對機制,與愛爾蘭可啟動的救助機制并非一回事。

  但無論如何,市場恐慌已經顯現(xiàn)了殺傷力。若形勢得不到控制,有可能引發(fā)多米諾骨牌效應。愛爾蘭已成為阻擊第二波債務危機的最前線。

  新聞鏈接

  希臘或延遲還貸

  據新華社電 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14日在接受希臘一家媒體采訪時表示,希臘已經和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延遲還貸等問題進行了商討,但他同時表示,希臘不會違約也不會退出歐元區(qū)。

  去年底希臘爆發(fā)嚴重的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國家面臨破產的邊緣。為獲取歐盟和IMF的1100億歐元的資金支持,希臘政府不得不實施削減工資、增加稅收等嚴厲的緊縮政策和改革計劃。

參與互動(0)
【編輯:楊威】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