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還有多大空間?
記者:上半年以來,盡管中國政府已經多次動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利息稅等多種貨幣和財政政策來調控,但整體經濟依然明顯趨熱。這是否意味著調控政策配合力度不夠?調控政策還可以有哪些作為?
本土專家看法
政府應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宋國青:目前的調控力度顯然是不夠的,包括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都是“下毛毛雨”。
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要大幅提高存貸款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
需要進行一些制度性改革
左曉蕾:調整投資的指標當然是有必要的。當前保持一個相對合理的投資增長速度,實際上也是在降低投資對GDP貢獻的狀態(tài),因為現在外需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特征還是比較明顯,所以在短期內調整投資的速度是有必要的。
但是從更長期來講應該調整投資的結構,從資源約束的角度,讓它從各方面更有效率,同時進行一些制度性的改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全要素增長。
加息會加重居民生活成本
殷劍峰:我認為如果調控的目標值得討論的話,調控的手段無論怎么調都是有疑問的。
從目前來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減少流動性。而加息則是明顯針對CPI的,但是加息有很多負面影響,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刺激銀行放貸。
同時,在美國利率水平持續(xù)不變的情況,加息可能會造成中國吸引資金的能力加強。
而另一方面,居民生活現在已經很有壓力了,加息會加重居民的生活成本。我不太能夠認同這種做法。
調控效果不應該操之過急
張立群:對于當前政策調控的效果,我覺得不應該操之過急,應該會有一個時間,效果會逐步表現出來。
比如對于出口的管理措施,現在已經到位,所起的作用就會越來越明顯了。如果下半年投資按照現在平穩(wěn)的狀況,消費也不會大幅提高。如果出口回落的話,三項需求的走勢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隨著政策見效,整個經濟會高位走穩(wěn)。
政策再多要看執(zhí)行和落實
諸建芳:我覺得目前政府已經出臺了足夠多的政策,接下來是執(zhí)行和落實的問題。預期政府還將采用“揚湯止沸”與“釜底抽薪”并舉的宏觀調控措施。
其中“揚湯止沸”包括糾正實際利率為負的調減利息稅以及加息政策?刂仆顿Y增速的信貸窗口指導、控制新開工項目政策,控制貿易順差的出口退稅、關稅、許可證、配額管制等政策。
而長期來看則是“釜底抽薪”政策,即對偏低的資源要素價格、勞動要素價格進行重估,從根源上消除導致投資增長過快的因素,使投資增長回到正常水平。
外資投行看法
宏觀調控達到了一定效果
哈繼銘:調控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現在如果沒有這些調控措施經濟將更“熱”。接下來應當提高資源價格,加大環(huán)保力度。要像當年抓“非典”那樣抓環(huán)保。積極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節(jié)能減排。在地方層面上加強中央已頒布政策的執(zhí)行力度。在流動性管理方面加強部委間政策協調,用市場手段有效提高貸款利率水平。加大人民幣升值幅度減輕輸入性通貨膨脹。
宏觀調控需多種政策配合
孫明春:首先,宏觀調控不能只靠貨幣政策,而更多地需要通過深化改革、理順機制來調控。利率等宏觀調控的微調措施,在目前經濟體制中依然存在較多扭曲的情況下(如低能源價格、低資源價格、低污染成本等),對企業(yè)影響并不大,效果不見得很明顯。
其次,除央行以外,發(fā)改委、財政部、商務部、環(huán)?偩值榷鄠部委在宏觀調控和推進改革中也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比如,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征收出口稅、資源說、調整利息稅等,以及對高污染高耗能企業(yè)的行政措施,如關閉小煤礦、小電廠等,都是宏觀調控與深化改革并舉的重要措施。通過深化改革,一方面理順價格機制,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另一方面,真實反映企業(yè)的成本和利潤。這樣宏觀調控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在某些改革問題上,不能被短時期的困難所嚇倒,要同時看到改革的風險和收益。比如,控制污染、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雖然可能增加短期的成本,但也會帶動新的環(huán)保行業(yè)和高科技行業(yè)的崛起,從而增加就業(yè)。
宏觀調控越早動手越主動
梁紅:宏觀調控越早動手越主動,越晚動手越被動、壓力也越大。如果再不下“重手”調控,現在我們討論經濟是否“過熱”,也許幾個月后就要討論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了。
我認為,應當更重視經濟指標的環(huán)比增長,而非同比增長。比如,不能總是拿今年數據與12個月、24個月之前相比,而是應當以最近三個月的數據與上三個月的數據相比。
目前的微調措施相當于“一瓢水”,無法熄滅宏觀經濟高速增長的“熊熊大火”。如果能對匯率、利率等進行大幅調整,那么內外不平衡、通貨膨脹、流動性過剩等問題都將得到解決。否則,最后或許只能用行政手段來干預了。
下“重手”調控宏觀經濟,必然會有部分經濟實體受傷。目前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都很“熱”,究竟先給誰“降溫”這是政府需要認真選擇的。
人民幣升值問題無法回避
龔方雄:主要是對癥下藥,如果整體經濟不存在通脹,加息幅度不應當太大。加息解決不了食品價格上漲問題。我們認為,主要還是應當增加供給,比如通過加快人民幣升值速度,讓進口農產品變得更便宜,這對抑制農產品價格上漲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貿易順差過大,外部需求比較強,通過加息也是解決不了的。最終,人民幣升值的問題是無法回避的。食品通脹壓力、貿易順差擴大、流動性過剩,這些最終都會歸結到人民幣問題上。我們認為下半年調控的主要手段會歸結于人民幣升值上。
外部因素,影響會有多大?
記者:外部因素對中國宏觀經濟發(fā)展是否會有較大影響?
本土專家看法
有影響但不會有太大沖擊
左曉蕾:外部經濟對中國肯定是有影響的,短期看,美國經濟應該不會出現大的波動,而我們出口的多是一些一般性的消費品,因此,短期內對中國經濟造成大的沖擊的情況不太可能出現,但我們一定要有一種危機意識,要不斷開拓新的市場。
應采取相應措施減少影響
殷劍峰:外部經濟放緩對中國經濟肯定有影響,目前在中國的經濟結構中,出口和投資還是兩駕最強有力的馬車,外部經濟變化,出口肯定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盡早采取措施刺激國內的消費,增加居民的收入,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這個是最重要的。
很大程度上帶動世界經濟
張立群:外部因素我覺得不會對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中國經濟內生性的增長動力是非常強勁的,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最近的走勢也不是很差,所以外部因素對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影響不是很大。
外資投行看法
全球經濟增長依然很強勁
哈繼銘:全球經濟增長依然很強勁。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07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由原先的4.9%上調至5.2%,明顯高于3.7%的歷史平均水平。即使美國或全球經濟出現較大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有限。因為:第一,中國出口市場更為多樣化,對美出口占比正在下降,對歐盟和新興市場經濟出口占比不斷擴大;第二,中國出口結構升級,傳統(tǒng)消費品出口占比持續(xù)下降,機電和設備出口占比大幅提高,使得在全球出口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不再是低收入國家,而越來越多地是高收入經濟體。
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問題不至于影響到美國的消費從而波及中國的出口。但是美國一些放貸機構可能受到影響。一旦問題進一步蔓延,可能迫使美國政府和聯儲出臺拯救計劃,包括減息或向這些機構貸款。這將進一步增加全球流動性,推高資產價格。誠然,購買了美國房地產貸款支持債券的亞洲國家和地區(qū)將不可避免受到一些影響,但是對它們實體經濟的影響非常有限。
最大風險是外需突然變化
沈明高:最大的風險在于外需的突然變化。如果外需突然下降,會對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很大壓力。但是,目前歐洲、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都比較好,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長速度超過3%,歐洲經濟的發(fā)展也比預期的快,“石油美元”強大的購買力可能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嶄新推動力量。 除非政治原因或貿易保護主義的原因,短期內外需大幅度波動的可能性不大。(石貝貝 唐真龍)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