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資本市場上最神秘的“潛水者”之一的私募股權(PE),正依托信托這一渠道獲得高速發(fā)展,并且以理財產品的形式給普通投資者打開了一扇大門。這類產品正值高速發(fā)展的春天,但在創(chuàng)新、制度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用一位業(yè)內人士的話來說,目前PE產品屬于高成長的“半成品”。
春天已經來到
創(chuàng)業(yè)板概念引發(fā)各路資金“圍剿”PE,依托信托這一模式的PE產品頻頻推出。
據WIND數據統計,自從2007年4月份以來,一共有65只股權投資信托類產品發(fā)行。今年1月份,信托公司共發(fā)行產品46只,其中34%的產品是做PE,而在去年前6個月,PE在信托產品中所占比例還非常有限,每月發(fā)行產品2-3只,占發(fā)行產品比例在5%之下。
除了數量猛增外,這些信托公司推出的PE產品紛紛獲得三四倍的超額認購。短短一年多募集的資金額,甚至超過了不少本土PE經理們10年打拼積累的成果。
實際上,銀行、券商等機構對PE業(yè)務也很感興趣。去年4月份,中信銀行與中信信托合作推出“中信理財之錦繡一號”,產品主要投資于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IPO戰(zhàn)略配售、定向增發(fā)和其他股權投資項目,這是國內首份股權投資型銀行理財產品。不過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銀行推出過此類產品。一位銀行產品設計人員表示,此前不少商業(yè)銀行都有推出PE產品的計劃,都以擔心風險太大而不了了之,不過他說,“誰也不會放松對這塊蛋糕的追逐”。
券商在這一塊也有所動作。新華信托近日攜手上海某證券公司推出“太平洋深藍一號”股權投資信托計劃,這是業(yè)內推出的首款以券商為主投資顧問的信托型PE產品。這顯然給券商“公開”發(fā)行PE產品打開一扇門,此后或將有更多的這類產品出現。
“半成品”的尷尬
一方面是PE產品的火熱發(fā)行,另一方面是PE產品本身的“青澀”,正面臨著“半成品”式的尷尬局面。
目前信托公司推出的PE產品大多針對Pre-IPO這種業(yè)務類型,PE所投的企業(yè)大多是處于成熟期,有一定盈利、上市預期比較明確的企業(yè)。這樣直接投資“半成品”,雖然風險小、資金運用效率高,但一旦企業(yè)上市拖延了下來或者是失敗,這一產品可能變成長期投資。
此外,10倍的市盈率起談購買股權的現象在2007年就已經出現,不過相對應的是去年紅火的牛市,然而目前熊市的環(huán)境下,幾十倍的市盈率要價很難讓人接受。資料顯示,從2005年初詢價試點到新老劃斷之前,A股全面攤薄后的平均新股發(fā)行市盈率為20.4倍,而去年市盈率差不多30倍,今年回落到20倍左右的市場率水平,實際上利潤空間已然不大。另外一方面,為了獲得更優(yōu)價格,可能不少企業(yè)會推遲上市。
2007年美國私募股權投資的投資回報率大概有30%,中國業(yè)內目前沒有公開的數據,但PE產品業(yè)務空間顯然廣闊。從長遠上看,PE產品可以做初創(chuàng)期企業(yè)的股權投資,或者并購型PE。目前不少信托公司正在嘗試著做新的業(yè)務,比如設立承諾制的信托計劃等。
業(yè)內人士表示,如果將股權市場比作金字塔,上市公司股權只能是塔頂,而數量龐大的私募股權才是厚重的塔基。隨著主板和中小板市場交易的活躍,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建設的加快, PE逐漸擁有了更多的投資場所和市場退出渠道。在股權投資高額回報的吸引下,作為塔基的PE就必然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涌入,從而帶來PE產品更多繁榮豐富。(陳墨)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