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屬于人民的藝術家
——從吳冠中先生捐贈作品談起
藝術家吳冠中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先生不僅在油畫、水墨畫領域中不斷求索、出新,在中國藝術精神表現與現代繪畫形式結合實踐及藝術理論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畢生充滿藝術活力的勤奮耕耘,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藝術作品,而且心胸豁達,為人坦誠,直言不諱,常直擊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發(fā)展歷程中極具影響的人物,可堪稱中國藝術巨星。
吳冠中先生藝術創(chuàng)作重在自我感受,學古通古不泥古,器屬大成。他常在平凡的創(chuàng)作題材中表現出非凡的才情和藝術精神,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不斷突破自我,并充分體現在眾多作品中,藝術手法千姿百態(tài)。他是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思想有其真正領悟的創(chuàng)造型藝術家。
近兩年,年愈90高齡的吳冠中先生在思考自己藝術作品的歸屬時,首先想到的是國家和人民。他曾對家人講:“東西你們可以分掉,但作品不是遺產,是給國家、給人民的。”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吳冠中先生近幾年曾先后向上海美術館捐贈了66幅作品、新加坡美術館捐贈了113幅作品、浙江美術館捐贈了72幅作品,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46幅作品。
早在1999年,吳冠中先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時就已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10 幅代表作品,其中油畫5幅、彩墨5幅,分別為《根扎南國》、《都市之夜》、《逍遙游》、《圍城》、《書畫綠》、《荷塘春秋》、《嶗山松石》、《棄舟》、《補天》、《紅蓮》。2009年初,吳冠中先生再次向中國美術館捐贈36幅作品,包含油畫13幅、彩墨畫22幅和水彩畫1幅。這次捐贈以新世紀以來創(chuàng)作的新作為主,其中包括他晚年的代表作品《畫中人》、《朱碧琴像》、《野草》、《魯迅像》、《建樓曲》、《播》、《高橋》、《春風又綠江南岸》等。
為表敬意,2009年2月26日,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和新加坡美術館聯(lián)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耕耘與奉獻——吳冠中捐贈作品展”,展覽匯集了吳冠中先生捐贈給三館的油畫、水墨畫、水彩畫共計183幅作品。它們是先生在1954年至2008年半個多世紀以來創(chuàng)作歷程的藝術結晶,這也是先生的藝術作品首次在北京大規(guī)模地全面展示。展覽舉辦期間,李長春、賈慶林、劉延東、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觀看了展覽并予以高度評價。中國美術館同時出版了《耕耘與奉獻——吳冠中捐贈作品集》精美大型畫冊,并舉辦了以“吳冠中與中國現代藝術”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學術界、藝術界給予了高度評價。
中國美術館兩次接受先生捐贈的作品共46幅,加上原來收藏的15幅作品其中包括西藏題材《拉薩龍王潭》、《拉薩菜市》,反映江南水鄉(xiāng)的《太湖鵝群》、《魯迅故居》、《巴山春雪》等,以及劉迅先生捐贈的一幅吳冠中先生的油畫《漓江兩岸》,迄今為止,中國美術館共收藏先生作品62幅。
值得一提的是,捐贈這些作品之時,正是先生作品在藝術市場價位不斷攀升、作品拍賣紀錄不斷刷新并屢超千萬的時候,先生無私之精神,令人欽佩。
2009年初,范迪安館長帶領中國美術館一行去先生家拜訪,當談及按照《20世紀國家美術收藏和捐贈專項計劃》的規(guī)定,將對先生義舉給予捐贈獎金時,先生毅然回絕說:“藝術家屬于人民,藝術作品同樣就應歸屬于人民”。先生的高尚品格以及回報于人民的文化情懷令人贊嘆。與此相比,百萬、千萬、億萬的數字顯得十分蒼白。
先生對我國美術館的發(fā)展非常關心,曾非常仔細地詢問了美術館的一些情況。當聽說最新統(tǒng)計中國美術館已有近10萬件藏品時,先生直言:“數量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藏品的質量。美術館經歷了各種不同時期,作品收藏也是多種渠道,對那些達不到入藏標準而被收入的作品一定要進行清理。當年我在中央工藝美院時,輕工業(yè)部新來的一位部長公開喊出,要讓所有假冒偽劣的產品公開亮相,給劣質作品搞一個曝光展覽。當然他的想法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實現,由此我想到中國美術館的藏品也是一樣,各個時期收進來大批作品,有些不合格的、不好的,可以搞展覽讓大家來評判,那些不夠水平不該收藏的作品,甚至可以清理出來。我聽說有人捐贈1000多幅,都是什么作品呢?讓人懷疑!”我們當即介紹,中國美術館對捐贈作品是要進行篩選分類的,并舉出了當時劉迅整體捐贈了1700多幅作品的實例,作品中有劉迅在國際藝苑任職期間藝術家在此辦展覽贈送的作品,有劉先生收藏的前蘇聯(lián)油畫108幅,還有他本人的一部分藝術創(chuàng)作。這些收藏作品全部捐贈給了中國美術館。出于整體捐贈的角度考慮,我們接受了捐贈。但接收后中國美術館進行了分類、分級,將達到入藏水平的作品登記收藏,不夠入藏標準的作品作為資料留存,這樣既尊重了劉迅先生整體捐贈的意愿,也做到了對美術館藏品質量負責。另外華君武先生將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2000多幅漫畫全部捐贈給中國美術館,這對于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其藝術思想有特別的意義。吳冠中聽罷,說:“這很好,美術館接受捐贈就是要考慮作品的質量。美術館收藏一定要提高門檻,把好質量關。一定要質量第一,寧缺毋濫,對歷史負責。隨著時間的推移,藏畫會越來越多,一定不能讓不合格的作品占用庫房,要定期清理。”
吳冠中先生的告誡又一次提醒我們,使我們深刻意識到國家美術館的收藏工作,具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歷史意義,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并且,我們的收藏工作要緊緊依靠專家的力量,為國家把好關,真正做好收藏工作。
吳冠中先生向多個美術館捐贈的意義并不只在于這些作品的藝術價值、經濟價值本身,捐贈義舉的社會效益是巨大的,無法量化,意義深遠。先生不僅為國家美術館的藏品建設做出了貢獻,更是為人類社會文明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為當代藝術家再次樹立了可效可仿的光輝典范,將成為流芳百世的精神力量,感動更多的藝術家薈萃藝術精品回報國家與人民。
每個著名的藝術家及其后人都面臨著如何對待藝術作品歸宿這樣一個具體的問題。其實藝術作品作為藝術家的勞動成果,在藝術家百年之后為其家人繼承、擁有是天經地義的,但吳冠中先生那句平凡而樸實的“藝術家屬于人民,藝術作品應歸屬人民”,提出了如何看待藝術作品最終歸宿的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這也關乎藝術作品真正的價值,是如何將藝術財富歸于人類的值得深思的大課題。
先生雖走了,但他心系祖國、心系人民的無私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中國美術館在7月7日至8月2日舉辦“不負丹青——吳冠中紀念特展”,期待更多的大眾走進吳冠中的藝術和心靈世界。
吳冠中先生高風亮節(jié)的捐贈義舉將永載史冊,為后人敬仰。
馬書林(中國美術館副館長)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