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11日電 慣于挑錯的《咬文嚼字》雜志日前將目光投向電視劇《闖關東》,找出62個明顯差錯,平均每集1.2個。
“長著齲齒獠牙的獸”?
◆一 得
《闖關東》第9集,傳武想留在林場子干活,林場子的把頭老獨臂提出一個收留的條件:傳武必須展現(xiàn)出頑強的生存能力,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套住一匹狼。老獨臂解釋說:“這兒(林場子)不是人待的地方。能活在這兒的都是獸,長著jù齒獠牙的獸!弊帜淮虺龅氖恰褒x齒獠牙”。這實在令人生疑。
“獠牙”,露在嘴外的長牙!褒x齒”讀作qǔchǐ ,是一種牙病。它是因食物殘渣在牙縫中發(fā)酵,產(chǎn)生酸類,破壞牙齒的釉質(zhì)而形成的。癥狀是牙痛、牙齦腫脹等!褒x齒獠牙的獸”,到底是說獸的牙齒好呢,還是有病呢?牙再長,但如果是齲齒,恐怕也厲害不到哪兒去吧?
根據(jù)讀音和語境,老獨臂說的“jù齒獠牙”,顯然應該是“鋸齒獠牙”!颁忼X”,本謂鋸條上的尖齒,引申指鋸齒般的銳牙。如唐柳宗元《愚溪對》:“有魚焉,鋸齒鋒尾而獸蹄!庇秩纭稘涩敿•龍女》:“跳出一百個手執(zhí)大鐵錘,鋸齒獠牙的大漢!辈浑y理解,“鋸齒獠牙”意思就是又長又鋒利的牙齒;“長著鋸齒獠牙的獸”,確實是令人恐怖的。
陸游詞中并非“黃藤酒”
◆高玉林
《闖關東》第16集,有個很搞笑的片段。那文給丈夫誦讀陸游的詞《釵頭鳳》:“紅酥手,黃téng 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弊x完,那文問丈夫:“先生,你聽明白了嗎?”丈夫答道:“聽明白了。文!這紅酥手,就是紅燒豬手,配上黃téng酒,再加點木耳黃花菜什么的,絕對好吃。文兒啊,這是個菜譜吧?”
搞笑歸搞笑,遺憾的是字幕卻把“黃縢酒”的“縢”字,兩次錯成了“藤”。
“縢”讀téng,是個形聲字,義符是糸(mì),即小絲。它的本義是繩索,后來引申出纏束、封閉等動作義!包S縢酒”即黃封酒,宋時官酒以黃紙封口,故而得名!垛O頭鳳》里所說的酒,正是這種官酒。
“藤”也是形聲字,義符為艸,指某些植物的匍匐莖或攀緣莖,如白藤、紫藤、葡萄等的莖。漢語中,“黃藤”倒也實有其物,是一種藥草,主治飲食中毒,利小便。“黃藤酒”或可理解為用黃藤泡的酒,卻與陸詞中的“黃縢酒”相去甚遠。
鮮兒做不成“填房”
◆蘇開省
《闖關東》第32集,二龍山土匪頭兒震三江,為替鮮兒把定情信物交還給傳武,下山追尋途中被警方俘獲。傳武前去探監(jiān)時,在監(jiān)獄里備下一桌酒菜,與震三江邊喝邊聊。其間,震三江提議讓傳武娶了鮮兒:“兄弟,聽哥哥一句話,就讓鮮兒做你的tián房吧。” 電視上打出的字幕是“填房”。震三江這兒顯然說錯了話,因為當時傳武的妻子還活著,他若是納妾,只能是娶“偏房”,而不是“填房”。
何謂“填房”?《辭!方忉屨f:繼娶之妻。舊時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妻為正房,也叫正室,俗稱大老婆。妾為偏房,也叫側室,俗稱小老婆、姨太太。填房的“房”,意指妻室。一個男子的妻子死了,妻室空缺須填補,故稱續(xù)娶之妻為“填房”,或“續(xù)弦”。
電視中,傳武明媒正娶的妻子是秀兒。秀兒尚在,傳武即使再娶鮮兒,也只能叫“納妾”,或者叫“娶偏房”“娶小老婆”,而決非什么“讓鮮兒做你的填房”。
淺談“鐘馗”
◆吳 蓓
第33集中,潘五爺請朱開山聽戲,點了一出《劉翠屏哭井》。朱開山說:“這戲不好,按五爺?shù)钠鈶c《鐘馗打鬼》。”遺憾的是,“鐘馗”的“馗”字,字幕誤成了“魁”。
鐘馗是我國民間傳說中驅(qū)妖逐邪之神。明代陳耀文《天中記》引有《唐逸史》中的一個故事:唐明皇生了一場病,夢中見一小鬼偷自己的玉笛和楊貴妃的香囊,大怒,欲呼武士擒拿。突見一大鬼,戴破帽,穿藍衣,立馬捉住小鬼,先挖下眼珠,“然后劈而啖(吃)之”。唐明皇問之。此鬼自稱終南山人氏,姓鐘名馗,唐高祖武德年間,應考武舉落第,羞愧撞殿前石階而死。高祖賜綠袍安葬。于是感恩發(fā)誓,要為大唐斬妖除魔。唐明皇醒后,病不藥而愈。于是把吳道子招進宮中,向其憶述夢中所見,并命繪出圖像。后有司奉旨,將吳道子所畫鐘馗捉鬼圖鏤板印刷,廣頒天下。民間于是有了掛鐘馗像“以祛邪魅”的習俗。
一說認為“鐘馗”由“終葵”演化而來!敖K葵”即“椎”的反切,古代有以“椎”逐鬼的習俗,六朝人普遍認為“終葵”可驅(qū)鬼避邪。唐以后,“終葵”演化成“鐘馗”。
一說認為“鐘馗”由“仲傀”演化而來。仲傀是商代驅(qū)鬼的巫人,后來驅(qū)鬼的“仲傀”逐漸演變成食鬼的“鐘馗”。
然而,在有關的各種傳說中,均未見把“鐘馗”寫成“鐘魁”的。
日本軍人“化妝偵察”?
◆沈南國
《闖關東》第48集,尾崎告訴森田前幾天發(fā)生的“中村事件”:“六月二十六日,中村君帶了幾個人,到興安嶺索倫山附近化zhuāng偵察,被東北軍抓住了,搜出了軍用地圖和調(diào)查筆記!弊帜话选盎痾huāng偵察”打成了“化妝偵察”。錯了,“偵察”需要的是“化裝”,而非“化妝”。
“化妝”與“化裝”,兩個詞都是動詞,而且都有修飾、打扮的意思,但是其目的和內(nèi)容都有差異。第一,從內(nèi)容上看,“化妝”一般只是涉及身體本身的局部的修飾改變,如頭發(fā)、面容、手、腳、眼等;“化裝”可以涉及身體本身的局部,如頭發(fā)、面容等,也可以是全身裝扮,包括服飾、身份等外在的東西。第二,從目的上看,“化妝”通常以修飾美化自己為目的,使自己儀表整潔,顯得端莊、漂亮;“化裝”則是假扮,目的是隱藏自己本來的面目和真實的身份,使別人把自己當成另外的人。
常識告訴我們,偵察是為了弄清敵情、地形以及其他有關作戰(zhàn)的情況而進行的活動,有一定的危險性,故而擔任偵察任務的人員,常常需要“化裝”,使敵方不容易識別自己的身份。若是“化妝偵察”,豈非在拿自己的人身安全開玩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