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龍貴
大旗網(wǎng)上一個題為《武漢大學對待功勛教授果真寡情薄義》的帖子稱,武漢大學的著名教授、設計學院院長張在元博士兩年前患上罕見的神經(jīng)元傳導障礙,已經(jīng)病危,然而武漢大學今年竟派員到他病床前宣布:終止其與武漢大學的聘用合同,停止提供醫(yī)療費和住房。學校對張教授的病情深表同情,但建議張教授及其近親屬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有關勞動爭議問題。(11月17日廣州日報)
“狡兔死,走狗烹”,再沒有比這更精準更無情的概括了。世事難料,曾經(jīng)擁有功勛教授、設計院院長、武漢大學建筑學院創(chuàng)辦人等諸多光環(huán)的張在元教授,竟會戴著呼吸機,在病床前接受校方的一紙解聘書,也難怪他當時就“面色大變,老淚縱橫”。哀莫大于心死,此刻,與張在元教授和他的家屬一同心死的,還有武大學子,還有心懷善念和同情之心的萬千公眾。
雖然面對著輿論的千夫所指,但武漢大學似乎已經(jīng)成竹在胸底氣十足。張教授與武漢大學之間的聘用合同規(guī)定,張在元為非全職聘用,其人事檔案關系不在學校,亦不享受校內(nèi)教職工住房及公費醫(yī)療等福利。同時,學校在合同中明確約定薪酬中已經(jīng)包含醫(yī)療保險等費用。而至2009年4月30日,張在元教授與學校的聘任合同到期,自然終止。換言之,武大的做法不僅有理有據(jù),而且還稱得上很“人性化”,按照合同規(guī)定,張在元的醫(yī)療費用應由個人支付,但學校除補貼16.5萬元,已墊付醫(yī)療費用68.6余萬元,并且建議張在元家屬,“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有關勞動爭議問題”。武大的這份理性與周全,讓人驚嘆。
但即便武大方面的說法屬實,校方不需要承擔法律上的責任,但武大仍難擺脫道義的指責。作為一個曾經(jīng)為學校作出過重要貢獻的教職員工,張在元與武大的關系難道就只靠一紙聘書來維系,沒有絲毫的情感和歸屬感上的關聯(lián)?對待一個重癥病人,武大難道就不能以一種更為人性化的方式,與張在元及其家人通過充分協(xié)商來解決聘用問題,非要背負著落井下石的罵名,像甩包袱一樣將病重的張教授甩掉?武大不可能預見不到這么做的道德風險,之所以做得如此絕決,根本上還是出于利益的考慮,遲一天解聘就意味著多付一天的醫(yī)藥費。
功利化和行政化,已成當今大學的兩大頑疾。此前,我們已經(jīng)見識了發(fā)生在大學校園里太多的荒唐之事:為了通過教育部評估,將考核組的女秘書捧為上賓;校慶現(xiàn)場,驗鈔機一字排開,接受校友的捐款;形象工程奢侈無度,一個校門造價高達幾百上千萬元;以博士帽向官員取寵,以免試入學向明星大腕獻媚……然而所有這些,似乎都比不上“病床前解聘教授”來得極致,功勛教授尚且遭受如此待遇,大學里哪還有一絲暖意可存?功利化的大學,必然薄情寡義冷酷到底,功利化的大學,其大學精神必然淪落。
這將是一個沒有勝利者的結(jié)局。病床前的一紙聘書,等于將張在元教授逼上了心理和經(jīng)濟上的雙重困境;而武大雖然可能節(jié)省了一些醫(yī)藥費,但付出的代價將極為慘重,薄情寡義的罵名,不僅會成為武大的一個恥辱標簽,還將成為每一個武大學子的心靈重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