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在线观看视频,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九色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用集體罰跪來教育學生愚不可及!
2009年04月08日 16:44 來源:荊楚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一女生上課時玩弄頭發(fā)被外語老師訓斥后不滿頂了嘴,外語老師遂將此事狀告班主任,班主任一怒之下罰全班同學下跪,63名學生除4名沒跪外,59名學生齊刷刷地在木凳上跪了近20分鐘。這起下跪事件近日就發(fā)生在瀘州市合江縣少岷職業(yè)技術學校(4月7日《成都商報》)。

  此新聞在網上引起了口水仗。支持體罰學生者認為,“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鐵不打不成器,石不雕不成玉”,只有嚴格要求,甚至是懲罰學生,學生才會成才;反對體罰學生者認為,體罰學生有辱人格,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不僅是教師無能的表現,而且是違法行為,應該禁止。那么,到底誰對誰錯呢?

  那么我們先看看,體罰學生的危害吧。體罰只是簡單地訴諸暴力,它既沒有讓學生認識自己過失的內容、性質,也沒有教給學生如何改正錯誤的方法。在生理上,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據醫(yī)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時,體內會發(fā)生一系列異常變化,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加劇、血壓升高、血糖增加等,尤其是突然受驚,會出現外周血管收縮,甚至口干、出冷汗等生理變化,以致造成嚴重后果。在心理上,它會使學生覺得人格受到侮辱,尊嚴受到損害。在一種莫名屈辱感的驅使之下,有的學生會消極自卑,喪失進取之心;有的學生陽奉陰違,我行我素;也有的學生會針鋒相對,同教師分庭抗禮。嚴重的會導致學生的性格畸形發(fā)展,或者形成固執(zhí)、倔強的脾氣,或者形成怯弱和虛偽的習性。更重要的是,“上行下效”,教師對學生采用的體罰,會像傳染病一樣傳給學生,使一些學生養(yǎng)成粗暴地對待別人的壞習氣,或染上喜歡捉弄、欺侮同學的不良惡習。

  體罰不僅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反而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國從各個層面予以立法禁止。

  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進行陷害;我國民法規(guī)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學校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我國教師法規(guī)定,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或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既然國家的法律禁止教師體罰學生,為何教師體罰學生現象卻屢禁不止,甚至是伸手一部分人歡迎呢?這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來自于教育體制和教師素質方面的因素。在應試教育和就業(yè)的大背景下,面對升學率和就業(yè)率這些指揮棒的壓力,所有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績優(yōu)秀,能夠在升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能夠以優(yōu)異的成績選擇好的單位就業(yè)。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一般的學校中仍然存在少數調皮不愛學習的學生,多數教師對這類學生都實施過說服教育,但是效果不理想!皼]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可否認,這有教師自身的能力原因,因為他們的教學水平有限,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變得索然無味,學習變得白色恐怖,在課堂上搗亂、搞怪就不足為奇了。說服教育無用,采取體罰措施也見怪不怪了。

  一方面是來自于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因素。認為老師體罰學生就是對學生要求嚴格,有利于孩子的學習,他們主張和支持老師體罰自己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體罰現象的滋生蔓延。殊不知,用體罰這種方式來教育學生,即使學生是老實了,聽話了,可是這樣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新意識、獨特個性的人才嗎?

  體罰,它扭曲了人世間最親密、最豐富、最復雜的親子之情、師生之情,異化了民主平等、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它會傷害學生的自尊,不利于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我們應該堅決對它說不!

  回到瀘州市合江縣少岷職業(yè)技術學校的罰跪事件來說,或許老師出發(fā)點是好的,意在互相約束,共同提高,但是這樣的作法卻是愚不可及。退一步說,一個同學犯了錯,即使該跪的話,也該由犯錯的同學去跪呀,為什么全班同學一起陪跪?照此理論,“一個老師犯錯被開除,全校老師也都要陪著被開除嗎?”難怪,有人要質疑“20歲的技校畢業(yè)留校任教,有沒有考過教師資格證”了。

【編輯:侯冬華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