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自己所在學院的團委、學生會、社團等組織,一直是一個“方外之人”,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不“感冒”。只是在一年前,我憑著興趣加入了一個理論研究性質(zhì)的校級社團。一年下來,干得還不錯,算是社團里的“高層”了,舉辦的一些活動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10月份,社團評選先進個人,我理所當然拿到了一份推薦表,表上“院系意見”一欄需要有院系主管學生工作的老師的評定并蓋章。面對我的推薦表,學院老師雖說最后也滿足了我的要求,但態(tài)度很不耐煩,表情相當冷漠。難道學生取得成績老師不高興嗎?我感到困惑。
“你搞了那么多活動,都跟學院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老師的一句話頓時讓我明白了一切。不管我做了多少,只要是沒有給學院帶來利益,就是這種“待遇”!
我不得不深思當前大學校園主管學生工作的老師(特別說明的是以下所談到的僅指此概念下的“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在老師心里,學生被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撥,一撥與老師走得比較近,平常參加的活動基本都與學院有關(guān);另一撥則是像我這樣的——基本與學院、學生會等組織沒啥關(guān)系,有可能憑著興趣參加了校園社團或者什么社團也沒參加。為表述方便,姑且不恰當?shù)貙⑦@兩撥學生稱為“支柱學生”與“散員學生”。
“支柱學生”由于所做的事關(guān)系到學院榮譽,往往備受老師關(guān)注,加上“支柱學生”若是代表學院在某某比賽中獲獎,老師也就肯定會相應獲得“優(yōu)秀組織獎”或者獎金等利益獎勵,所以平常的評優(yōu)、評獎學金什么的,總能夠得到老師更多的青睞。而“散員學生”所做的一切,都不能給老師帶來直接的榮譽或者實際利益,對于他職位的升遷更是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無論做出了多大成績,在老師眼里都無關(guān)緊要。
老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正是在老師的這種功利心的沖擊下變得日益淡薄。老師的邏輯是:學生所參加的活動不能為我?guī)韺嶋H的利益,我當然懶得理會。學生的邏輯則是:既然老師對我漠不關(guān)心,我為何還要對你心存感激?
在大學里,畢竟“支柱學生”還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還是游離在學院之外的“散員學生”。一方面,“散員學生”對老師這種建立在利益層面上的區(qū)別對待一直是頗有微辭、心存芥蒂,老師對這樣的學生也是不聞不問,因而兩者不相往來的情況非常普遍,在評優(yōu)階段關(guān)系更是相當敏感;另一方面,“支柱學生”雖說比“散員學生”會得到老師更多的照顧,但是得到這種照顧的代價可能是犧牲了自己的興趣,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芭d趣不能當飯吃啊,評優(yōu)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一個小小的輔導員老師權(quán)力有多大。”同學告誡我說。但是在與“支柱學生”的接觸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老師的那種畢恭畢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表面的。更確切地說,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一種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換,你幫我做事,我給你好處。這樣的環(huán)境下,師生成為無話不談的摯友的幾率想必是微乎其微的。
作為以育人為目的的高校,關(guān)注的應該是每一個學生,老師以功利的眼光將學生“一分為二”,難道不是畸形的短視嗎?老師難道不應該為所有取得成績的學生感到驕傲嗎?利益,讓一部分學生遠離了老師;利益,讓一部分人口是心非地接近老師。這兩種情況本質(zhì)上都反映了日益嚴重的師生關(guān)系如紙薄的狀況。事實上,師生之間因利日漸淡薄的關(guān)系也影響了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近年來大學里日趨嚴重的“學生會官僚化”,就是利益驅(qū)動下的必然結(jié)果。
利益,何以擁有如此大的魔力,讓曾經(jīng)在我們心中寫滿“美好”字眼的師生情誼異化得如此不值一提?(越陽 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