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各地房價如同脫韁烈馬,一路狂奔。在這期間,政府不斷出臺新的政策對房市進行調控,例如“國八條”、“國六條”、“九部委15條意見”等,但是房價卻絲毫不留情面,不斷創(chuàng)出新高,令政府調控政策陷入尷尬境地。今年以來,房價上漲速度尤為突出,以北京為例:北京二季度房屋銷售價格環(huán)比一季度漲幅高達9.5%,高價房不僅成為套在普通百姓身上的一條沉重枷鎖,就連國土資源部部長也承認無力負擔第二套房產。
《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頒布的,這份文件的最大亮點就在于進一步完善了“保障+市場”的雙軌模式。簡單地講,這個雙軌制就是把城市低收入家庭作為保障對象,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而城市其他收入階層就要依靠自身、市場來滿足個人對房屋的需求。應該說,住房“雙軌制”是當前解決住房問題的一種明智選擇。
國務院文件強調政府所要保障的是城市低收入家庭,眾所周知,我國社會如果按照家庭收入情況來分應當呈“橄欖型”分布,因此,城市低收入家庭在城市家庭總數中所占的比重較低;另一方面,即使沒有保障性住房,這部分家庭由于經濟條件所限制,在當今房價高的情況下,也很難有能力購買房地產開發(fā)商所開發(fā)的商品房,即使是經濟適用房也大大超出了這些家庭的購買力。因此,短期內,雙軌制的實施不會明顯降低市場對商品房的需求。
筆者認為,這些措施還不夠,還應該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廉租房的建設、分配以及申請人資格的審核,并把工作開展情況直接和主要負責人官位掛鉤,加大對“問題干部”的處罰力度;同時,加大信息的透明度,加強輿論監(jiān)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政策的順利實施。
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隨著住房“雙軌制”的實施將會得到慢慢改善,高收入家庭購買一套屬于自己的商品房也不在話下。但是,有兩類人可能享受不到住房“雙軌制”的好處,值得關注:
一是中等收入家庭。這類人處于尷尬境地,很多中等收入者面對高不可攀的房價只能望而卻步,而他們卻占了城市人口總量的很大比例。他們被保障性住房排除在外,而又無力購買商品房。有人認為他們可以通過貸款買房,事實上,并不是他們其中的一大部分不愿作房奴,而是高額的首付就足夠把他們拒之門外。因此,中等收入階層被很多人形象地稱作為“夾心層”。當前的房價已經超出了“夾心層”所能負擔的能力,但政府為了抑制房產投機,不斷提高交易成本,比如增加各種稅收與費用等,這對高收入階層來說無關痛癢,但卻進一步增加了“夾心層”的購房難度。中等收入階層乃社會的中堅力量,高企的房價或者將他們直接拒之門外,或由高額房貸將壓得他們半輩子喘不過氣來,肯定會嚴重影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因此,政府應該想辦法改善這個階層的住房問題,而不是對之置若罔聞。
二是城市里還存在著一個特殊群體。這類人在某一城市工作,但戶口卻屬于其他城市,這是由于中國特殊的戶籍制度所造成,而且屬于這個群體的大多數人屬于中、低收入階層。這部分人與那些擁有本地戶口的人一道為所在地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做著貢獻,并且也沒有比其他人少繳一分錢的稅,但這個群體的利益往往被忽視,購買經濟適用房他們沒有資格,廉租房仍然將他們中的大多數遺棄在外。之所以說大多數,是因為24號文件中僅僅提到要為農民工兄弟提供住房便利,但農民工只屬于這個群體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部分白領、藍領,他們中的低收入家庭是否也該有權享受保障性住房制度?
“住房雙軌制”標志著我國房產政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如果政策得以認真實施,那么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將會發(fā)生很大變化,也意味著更多的人將會享受到經濟發(fā)展的成果。但我們不能盲目樂觀, “保障+市場”的雙軌模式在具體的運作中肯定會出現大量的困難和問題,希望政府能夠通過民主決策、集思廣益最終使各方面利益達到平衡。
(何維達 作者為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