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戰(zhàn)機“柔和再柔和”
問題:迫降航線的建立。什么標準航線,教科書上是都有,但真實環(huán)境下是不可能建立標準航線的,因為不可能知道停車的點在什么地方。
徐勇凌說,發(fā)動機停車時,李峰正準備往三轉彎飛行(飛機在四轉彎后就要著陸)。此時航線怎么建立,書上沒有說。李峰迅速轉彎,完全憑借飛機運動趨勢來判斷是否可以迫降在場內。航線建立得非常準確。
然后是航線的調整。誰也不可能一次對準后就正好落到跑道上,下滑過程中可能點靠前或靠后,需要飛行員用操縱桿控制。這時動作不能大,大了飛機就會失控,控制非常難。李峰一再說,當時想的最重要的就是“柔和柔和”。他非常清醒。
關鍵點3 弱動力飛行
非常狀態(tài)拋棄常規(guī)操作
問題:弱動力飛行就是在原始動力狀態(tài)下,飛機動力突然消失或衰減。去年希思羅機場波音飛機事故,就是動力消失后飛行員沒有推桿而是拉桿,飛機迅速下沉,最后拉桿拉不住蹾在土地里。
徐勇凌表示,李峰并不知道弱動力飛行操縱的概念,但他是完全按照弱動力操縱的要領進行的。弱動力飛行的訣竅是:不能拉桿而要推桿,要保持速度,李峰恰恰是這么做的。
此外,當時幾十個告警信號燈閃爍,又沒有姿態(tài)數(shù)據,可供參考的東西很少,只有一個跑道。是看儀表還是看其他東西?李峰就看一個地方———跑道。如果他把注意力放到其他地方,結果不可預想。
李峰還做了兩個關鍵的違返常規(guī)的動作:放起落架和放減速板。理論上講,停車后不應該放減速板。但此時只要能減速就是最佳選擇。最后飛機著陸時度是310公里,僅比正常速度大了15公里。
關鍵點4 著陸技術
飛機雷達罩僅磨損十余厘米
問題:著陸技術對空滑迫降是最關鍵的。上世紀80年代肯尼亞一架飛機在大西洋上迫降,機翼先著陸,飛機分為四截,乘客全部遇難。
徐勇凌說,這次李峰是在80米做著陸動作,而正常的是在20米做。提前拉桿,速度控制得比正常大了近80公里。因為迫降俯角大,因此減速要快。正常減速是50公里,這次減速是100公里。
著陸后,因為前起落架沒有放到位,所以減速傘放不出來,可能會沖出跑道。但李峰拉應急剎車,飛機速度減到180公里左右。此時將前起落架收起,前輪緩慢磕地,滑行,飛機前部雷達罩磨損大概十多厘米,很小很小,而且他在快停下的時候,還有意往一邊偏了一下,這是考慮到后面的飛機有可能著陸。
記者 楊華云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