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市民“傲慢無禮”一問三不知,窗口公務員“濃妝艷抹”……這些定格在老百姓印象中的公務員不良形象,在廣州或許能逐步改善。昨日,由廣州市直機關工委組織編印的《廣州市公務員禮儀手冊》新鮮出爐。
這本手冊是廣州首本公務員禮儀教材,全市機關單位將以此為教材廣泛開展職業(yè)道德和文明禮儀教育。該書共分五個篇章,約2萬字,較為全面地對機關工作人員在著裝儀容、溝通接待、人際相處、公務活動、外事交往等方面的禮儀作出了規(guī)范和指引。
廣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方旋表示,這本手冊不僅可作為廣州公務員禮儀的教科書,對全省乃至全國公務員也有教育意義。他希望各機關單位尤其是服務窗口單位切實把文明禮儀的要求落實到每一位公務人員身上。
儀表 男不蓄胡須 女不染指甲
手冊指出,公務人員的儀容儀表是政府形象的直接展現,穿衣打扮要給人以職業(yè)素養(yǎng)的“第一印象”。
對男公務員,手冊要求不能留胡須和長指甲,在重要公務場合要著正裝,越是隆重的場合服裝顏色越深,袖口商標要去除。不要把手機、眼鏡、鑰匙別在皮帶上。
手冊還專門確認了西裝在男公務員中的主宰地位,細致指點如何穿好西裝。如不要穿毛衣配西裝,蛇皮、鱷魚皮等貴價皮鞋不應搭配正式西裝等。
針對一些女公務員特別是窗口公務員“濃妝艷抹”,手冊提倡:女公務員上班、出席活動應適當化妝,但不宜染指甲,且不應當眾化妝或補妝。
手冊還要求女公務員上班著裝宜選擇“流行中的保守”、“保守中的流行”的服飾,不宜太標新立異,忌短、忌露、忌透;且儀態(tài)要端莊文雅,千萬不要叉開雙腿坐。
交往 微笑是名片 接訪先站起
為改變政府機關高不可攀的“衙門”印象,手冊強調微笑是公務交往的“職業(yè)名片”。
手冊指出,向來訪人員問好,是政府親民形象的體現,要學會3個S,即站起來(Stand up)、注視對方(See)、微笑(Smile)。對來訪者的問題及時作出明晰的答疑、解釋,如一時答復不了,也應給出時限承諾,千萬不能說“不知道”、“不清楚”、“問別人去”。
手冊強調,接電話時不要說“喂”,而應先自報家門,即使接到打錯的電話也要禮貌應對。一般工作電話最好在3到5分鐘之內。在公務交談中,“您”、“請”、“勞駕”、“謝謝”等文明用語要不離口,交談中不要心不在焉或不斷打岔、插嘴。
人際 陪領導外出 服務要細致
人際方面,禮儀手冊提出要對所在單位或單位有“家”的感覺,努力營造好“人緣”。
手冊提出,要多關心身邊同事,不妨主動斟茶、抹一抹桌子,如有種養(yǎng)花草,還可幫忙澆水清理枯枝;不要在辦公室打聽或議論同事隱私,話語中避免涉及同事的忌諱或短處,切忌講低級庸俗的笑話和“段子”,學會尊重你不喜歡或不喜歡你的人。
對于上司,手冊提出“讀好上司這本教科書”,包括“要樹立服從意識,下級服從上級才有可能政令暢通”、“說話要注意維護領導形象”、“工作進行中要及時向領導匯報,完成后更要及時報告”、“陪同領導外出工作,要做好細致的安排和服務,包括住宿、飲食、交通等”。
對下屬,手冊要求上司對待下屬要一視同仁,聽取匯報時不應頻繁看表或表現出不耐煩,更不要粗暴打斷,同時要阻止謠言或風言風語傳播,不要背后說長道短,更不要搬弄是非。
禮儀 敬酒不過量 送禮應精美
由于公務員大量與會議“掛鉤”,手冊專門對此作出詳細的規(guī)范和指引,如會議主席臺座次要如何安排等。而針對“會議鼾聲”,手冊要求與會者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認真傾聽、做好筆記,還要保持會場安靜,不交頭接耳,別讓手機在會場上響起。
對公務宴請,手冊提出“不在酒而在山水間”。除對各種公務宴請分門別類地指導外,手冊還提出公務宴請主要目的是溝通,敬酒不宜過量,要適可而止,以免令人尷尬。
手冊還專門列舉了婉拒他人敬酒的三種方法,包括主動要一些非酒類飲料,別人斟酒時手輕輕敲酒杯的邊緣,表示“我不喝酒,謝謝”。
手冊規(guī)定公務饋贈應選擇價格適中、做工精美、富有紀念意義并精心包裝的禮品,別讓“禮”沾上太多功利色彩,但送禮應具有保存價值,可考慮選擇如壁畫、匾額、雕塑、有特殊意義或紀念意義的工藝品。對有可能影響公正執(zhí)行公務的禮物,要堅決拒收,最好當場拒收,但要講究方式、方法,依禮行事。
外交 活動避周五 切記八不問
廣州即將舉辦亞運會,與外國友人交往逐步增多,手冊對公務員與外國人交往談吐舉止等作出了要求。
手冊要求公務員在與外賓見面時要熱情有禮表達恰當,交談時表情要自然、親切,說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涉外交流時切記“八不問”,即不問履歷出身,不問收入支出,不問家庭財產,不問年齡婚否,不問健康問題,不問家庭住址,不問政見信仰,不問私人情感。
手冊提出,涉外活動中要避開與“13”、“星期五”有關的一些事情,更不要在這天安排重要政務、公務、商務及社交活動。(記者 周樂瑞 通訊員 陳志平 何宇 實習生 程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