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4日電 臺灣《聯(lián)合報》4日刊文說,日本前“駐臺代表”齋藤正樹因為“臺灣地位未定論”下臺,不只是東京對臺當局的回應,也是對北京與華盛頓的表態(tài)。臺灣有些政治人物,如李登輝自甘淪為“臺灣的溥儀”角色,陳水扁則寄望借“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割臺獻美”;這些政治夢想都將隨齋藤的背影而幻滅。
文章摘編如下:
日本“駐臺代表”齋藤正樹去職不是小事,這反映了美日與中國大陸和臺灣的關系正在大轉彎。
現(xiàn)今美日與中國大陸和臺灣的關系的主體架構是:中國大陸崛起、美國國際角色轉型、臺灣內部撕裂,及臺灣問題的被稀釋和邊緣化。跡象顯示:日本面對美國和臺海兩岸的情勢變化,未來實行的政策將是:走在美國前一步,與中國大陸進一步親善,并進一步松綁日臺“政治聯(lián)結”。
這是日本的一貫做法。一九七一年,臺當局失去聯(lián)合國“席位”,次年日本搶在美國之前與中國建交,當時被稱作“搶搭巴士”。如今,齋藤因“臺灣地位未定論”去職,不能只視為日方向臺當局的交代而已;而是齋藤的言論擋住了“巴士”,影響日本“上車”。
正當美國、臺海兩岸之間的關系出現(xiàn)巨變之際,鳩山由紀夫出任日本首相,尤其影響可觀。鳩山標榜“友愛外交”,欲與“價值觀不同的國家實現(xiàn)共存共榮共生”,又主張調查“七•七”事變至終戰(zhàn)的日本戰(zhàn)爭罪行,并承諾賠償慰安婦及不參拜靖國神社。在美國宣稱將與中國“同舟共濟”(希拉里語)的大背景下,鳩山在此時操持日本國的方向盤,其走向已是不言可喻。
所以,齋藤正樹下臺不只是東京對馬英九“政府”的回應,也是對北京與華盛頓的表態(tài)。臺灣有些政治人物,如李登輝自甘淪為“臺灣的溥儀”角色,陳水扁則寄望借“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割臺獻美”;這些政治夢想皆將隨齋藤正樹的背影而幻滅。
美國的路線正在修正,日本的變化必較美國更先更大,在齋藤去職之際,臺灣應當自問:未來在新的美日與中國大陸和臺灣的關系中,該當如何因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