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公告,讓6月26日發(fā)行的中小板公司寧波立立電子再次成為眾矢之的。公司昨天發(fā)布公告,稱接到保薦人中信建投通知,有關監(jiān)管部門要求保薦人等中介機構對媒體報道公司的有關問題進行核查。中信建投和公司發(fā)行律師事務所國浩律師事務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立立電子要核查的問題不是很大,上市不會拖太久,中介機構將盡力推進事情盡快了結,但具體何時上市要等證監(jiān)會等部門批準。具體需核查公司什么問題,兩位人士均稱不便透露。
“出身”招來滿城風雨
立立電子IPO是今年3月5日過會的,今年6月18日發(fā)布招股意向書,還沒發(fā)行卻引起易方達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jiān)江作良離職,原因是江作良本人曾參與該公司的股權投資。(2006年9月18日,江作良將其所持立立電子414萬股全部轉讓給妻子李莉。目前江作良已不在公司股東之列)。
其后,媒體又報道,立立電子資產來自另一家上市公司SST海納(原為浙大海納,1999年5月7日IPO,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為6英寸拋光片生產項目第一期工程和超薄研磨硅片生產線技改項目等幾個工程),2000年6月立立電子成立時,由浙大海納控股子公司寧波海納出資300萬元,占股本30%,當時的浙大海納總裁李立本出任立立電子董事及總經理(現為立立電子董事長,國內著名半導體硅材料專家,發(fā)行前持有立立電子5.99%股份)。而立立電子本次首次公開發(fā)行募資投向也是我國硅片市場急需的尺寸品種——6-8英寸硅拋光片和8英寸硅外延片。因此被質疑“一塊資產,兩次上市”。
此外,立立電子很多高管也是原浙大海納的核心人員,立立電子脫離浙大海納后,浙大海納效益一蹶不振,有被立立電子“掏空”嫌疑。對此,國浩律師事務所有關律師認為,媒體報道有些“無聊”,當初立立電子資產是浙大海納資產重組賣出的一部分,雙方都經過了各個程序審批,價格是公允的,而且立立電子產品規(guī)格和市場等不同于原浙大海納,因此不存在“掏空”這個問題。
原材料供應缺口不小
也有分析認為,立立電子募集資金項目不具備足夠的原材料獲取能力,不符合上市條件,因此違規(guī)。立立電子目前最主要的多晶硅供應商是德國Wacker公司,采購量逐年上升,在2007年高達94.47%。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目前正采取措施,在穩(wěn)定與Wacker良好供應關系的基礎上,還將加強與日本Tokuyama的供應關系,同時開拓其他多晶硅供應渠道,以降低對主要境外供應商的依賴度和原材料供應風險。但知情人士稱,目前因為受原材料的限制,公司生產開工率在70%左右,F在每年原材料的供應量大約是120噸,而項目完成產能需要的原材料是350噸,相差近3倍,項目可能難以實施。對此,中信建投有關人士表示,公司將很快披露相關公告。
也有市場人士對立立電子實際控制人等的資金來歷表示不解。根據招股書,立立電子股東全部為自然人,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王敏文、陳茶花夫婦,王是2004年立立電子增資時才首次進入公司的。此前一直擔任申能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的王敏文,在立立電子增發(fā)新股時,一次性拿出了3800萬資金,以1.9元/股的價格購買了2000萬股立立電子股票。2008年2月才辭去申能股份董事職務。
總之,圍繞立立電子的諸多疑問,減慢了公司上市步伐。該公司何時能夠上市,申購中簽者回報多少,目前看來還是個謎。(曹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