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1月24日電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近日刊登署名文章,作者以女兒學習華文從不快樂到快樂的經(jīng)驗引申到新加坡華文教育改革的問題。文章說,學習華文的快樂,不在于一味降低華文水準,更不在于剔除華族價值觀。快樂的真正源泉在于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孩子的具體情況給與靈活、恰當?shù)囊龑Ш徒逃?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文章摘錄如下:
女兒今年上小一。由于來自說華語的家庭,原本以為,華文課對她來講不會有問題?墒菦]想到她挨批評最多的竟是華文課,而且還經(jīng)常因為上課講話、開小差,被老師罰留校。
妻子很關心這個問題,專門到學校跟老師溝通后發(fā)現(xiàn),這是因為華文課太簡單了,引不起女兒的興趣。由于是鄰里學校,老師說,班上的同學華文基礎差異大,所教的普通華文,當時班里還有很多同學跟不上,所以只好遷就多數(shù)同學的進度了。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說,如果提前分班,讓程度好的同學開始上高級華文,女兒的這些問題應該就能解決。
第二學期,女兒學校果然對華文進行分班。很快,她的學習積極性恢復了,上課也很少再出現(xiàn)紀律問題。年終,她的高級華文考獲97分,名列前茅。在此,我要感謝老師和學校的因材施教,這對于保護她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
降低要求未必帶來快樂
新加坡內(nèi)閣資政李光耀日前在談及該國的華文教育時,提出“引起學生對華文的興趣是當務之急”。我注意到他的一些談話,是針對家庭用語為英語的學生。由于英語已成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也是多數(shù)華人家庭的主流用語——數(shù)據(jù)顯示,本地講華語家庭的比例逐年下降,目前只占40%,所以李資政站在這樣一個側重點上來談華文教育,是可以理解的。
對于在家中完全不講華文,從小沒有華文基礎的學生,一上來就搞聽寫、默寫,確實有點“瘋狂”了,這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對于來自講華語家庭的學生,必要的聽寫和默寫,并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女兒就是一個例子。每次妻子給她聽寫華文時,她看起來都是自信和快樂的。
所以,這里的關鍵還是因材施教。一味降低學習要求,減低華文課的重要性,并不必然給孩子帶來快樂。
事實上,當女兒得知,學校的排名只計算英文和數(shù)學成績時,她和班里許多華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一樣,感受到更多的是失落和不快樂。既然“華文考得再好也沒有用”,我不知道他們明年是否還會繼續(xù)對華文保持同樣的興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