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 汽 車
房 產|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 經 資 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南方都市報:舉重冠軍何以搓澡謀生?

2006年03月26日 14:47

  在浴池替顧客搓背賺取微薄的收入,蝸居5平米的陋室,一日三餐是米飯加白菜,實在受不了才炒兩個雞蛋解解饞——這就是鄒春蘭,一個曾經拿過4枚金牌,破過全國和世界紀錄的全國舉重冠軍的生活(3月25日《南方都市報》)。

  一個舉重冠軍何以落魄至此?長年從事體育訓練,文化學業(yè)徹底荒廢,文化程度不到小學三年級;缺乏一技之長,改行學習很慢。類似的悲劇并不罕見,獲得過20多個亞洲冠軍和40多個全國冠軍的舉重運動員才力,在2003年于窮困潦倒中因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去世,曾經引發(fā)人們對退役運動員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競技體育運動在舉國體制的支持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除了國家的巨額投入之外,運動員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傷病纏身和文化程度低下就是其中主要的兩種。當不了專業(yè)教練,退役運動員的生計便成了問題——乒乓球、羽毛球之類還有群眾運動的基礎,但有幾個人會將舉重作為業(yè)余的健身愛好呢?全國冠軍尚且如此,普通運動員的境遇更是可想而知。筆者以為,體育運動,一是提供大眾娛樂,二是塑造強健體魄。競技體育運動應該職業(yè)化,要重視運動員的文化學習,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不是使之成為“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運動機器。金牌固然重要,但以國家巨額投入和運動員生存技能缺失為代價的金牌,對中國的體育事業(yè)的意義是有限的!(梁劍芳)

 
編輯:宋方燦】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