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石窟寺及石刻(共計(jì)63處)
序號(hào) 編號(hào) 單位名稱 時(shí)代 地址
811、-1 千像寺造像 遼 天津市薊縣
812 Ⅳ-2 五禮記碑 唐至宋 河北省大名縣
813 Ⅳ-3 宋璟碑 唐 河北省沙河市
814 Ⅳ-4 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 金 河北省盧龍縣
815 Ⅳ-5 羊頭山石窟 南北朝至唐 山西省高平市
816 Ⅳ-6 碧落寺 南北朝至民國(guó) 山西省澤州縣
817 Ⅳ-7 金燈寺石窟 明 山西省平順縣
818 Ⅳ-8 陰山巖畫 新石器至青銅時(shí)代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后旗、烏拉特中旗、磴口縣
819 Ⅳ-9 真寂之寺石窟 遼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
820 Ⅳ-10 阿什哈達(dá)摩崖 明 吉林省吉林市
821 Ⅳ-11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 唐至清 江蘇省無錫市
822、-12 顧渚貢茶院遺址及摩崖 唐至宋 浙江省長(zhǎng)興縣
823、-13 安國(guó)寺經(jīng)幢 唐 浙江省海寧市
824 Ⅳ-14 法隆寺經(jīng)幢 唐 浙江省金華市
825 Ⅳ-15 齊云山石刻 宋至清 安徽省休寧縣
826 Ⅳ-16 棲云洞造像 宋至明 福建省羅源縣
827 Ⅳ-17 顯應(yīng)宮泥塑 明至清 福建省長(zhǎng)樂市
828 Ⅳ-18 靈濟(jì)宮碑 明 福建省閩侯縣
829 Ⅳ-19 秀峰摩崖 唐至民國(guó) 江西省星子縣
830 Ⅳ-20 瀧岡阡表碑 宋 江西省永豐縣
831 Ⅳ-21 大智彭氏家族石刻 明 江西省安福縣
832 Ⅳ-22 西天寺造像 南北朝 山東省淄博市
833 Ⅳ-23 洪頂山摩崖 南北朝 山東省東平縣
834 Ⅳ-24 圣經(jīng)山摩崖 金至元 山東省文登市
835 Ⅳ-25 青天河摩崖 南北朝至唐 河南省博愛縣
836 Ⅳ-26 西明寺造像碑 南北朝 河南省新鄉(xiāng)縣
837 Ⅳ-27 升仙太子碑 唐 河南省偃師市
838 Ⅳ-28 崇唐觀造像 唐 河南省登封市
839 Ⅳ-29 元次山碑 唐 河南省魯山縣
840 Ⅳ-30 云夢(mèng)山摩崖 宋至民國(guó) 河南省淇縣
841 Ⅳ-31 彼岸寺碑 宋 河南省漯河市
842 Ⅳ-32 劉碑寺碑 南北朝 河南省登封市
843 Ⅳ-33 唐兀公碑 元 河南省濮陽縣
844 Ⅳ-34 三游洞摩崖 唐至民國(guó) 湖北省宜昌市
845 Ⅳ-35 仙佛寺石窟 唐 湖北省來鳳縣
846 Ⅳ-36 東坡赤壁 明至民國(guó) 湖北省黃岡市
847 Ⅳ-37 慈孝溝“采皇木”摩崖 明 湖北省竹溪縣
848 Ⅳ-38 陽華巖摩崖 唐至清 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
849、-39 卻金亭碑 明 廣東省東莞市
850 Ⅳ-40 柳侯祠碑刻 宋至民國(guó)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
851 Ⅳ-41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隋至清 重慶市潼南縣
852 Ⅳ-42 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 宋 重慶市合川市
853、-43 蒲江石窟 南北朝至清 四川省蒲江縣
854 Ⅳ-44 邛崍石窟 唐至宋 四川省邛崍市
855 Ⅳ-45 博什瓦黑巖畫 唐至宋 四川省昭覺縣
856 Ⅳ-46 榮縣大佛石窟 唐 四川省榮縣
857 Ⅳ-47 夾江千佛巖石窟 唐四川省夾江縣
858 Ⅳ-48 通江千佛巖石窟 唐 四川省通江縣
859 Ⅳ-49 牛角寨石窟 唐 四川省仁壽縣
860 Ⅳ-50 臥龍山千佛巖石窟 唐 四川省梓潼縣
861 Ⅳ-51 孟孝琚碑 漢 云南省昭通市
862 Ⅳ-52 王仁求碑 唐 云南省安寧市
863 Ⅳ-53 馬哈只墓碑 明 云南省晉寧縣
864 Ⅳ-54 靈巖寺摩崖 漢至民國(guó) 陜西省略陽縣
865 Ⅳ-55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陜西省富縣
866 Ⅳ-56 楊珣碑 唐 陜西省扶風(fēng)縣
867 Ⅳ-57 萬安禪院石窟 宋 陜西省黃陵縣
868 Ⅳ-58 云崖寺和陳家洞石窟 南北朝至明 甘肅省莊浪縣
869 Ⅳ-59 木梯寺石窟 南北朝至元 甘肅省武山縣
870 Ⅳ-60 王母宮石窟 南北朝 甘肅省涇川縣
871 Ⅳ-61 《新修白水路記》摩崖 宋 甘肅省徽縣
872 Ⅳ-62 貝大日如來佛石窟寺和勒巴溝摩崖 唐 青海省玉樹縣
873 Ⅳ-63 吐峪溝石窟 南北朝至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鄯善縣
[上一頁(y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頁(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