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成品油調價的周期和每次調整的幅度,讓價格機制更為透明,不失為一個減少投機行為的有效手段,也比較容易做到。
2009年5月,發(fā)改委公布《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根據(jù)規(guī)定,當國際市場三地原油價格連續(xù)22個工作日平均移動價格變化超過4%時,發(fā)改委價格司可相應調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價格。這種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提高了政府在石油定價方面決策的透明度,實行以來,總體成效明顯。但在實施的過程中,與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相比存在的明顯滯后性,也使得與國際油價接軌的初衷大打折扣,是否繼續(xù)嚴格執(zhí)行這種調價模式,日益成為公眾討論的話題。
若政府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22天和4%進行調價,會形成投機機會。反之,若政府不嚴格按照規(guī)定調價,則可以增加投機成本,減少投機的發(fā)生。但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fā)生,各界對于油價變化的預期就會屢次落空。關鍵是,當油價波動比較大的時候,由于條件的不滿足而導致長時間不調油價,會使成品油定價機制和政府的公信度受到公眾的質疑。
由于調價時間與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相比存在明顯滯后,市場上往往會出現(xiàn)國際原油價格變化和國內成品油調價方向相反的現(xiàn)象。國際油價往上走的時候,老百姓不會盼著發(fā)改委調價,而進入下行通道時,就會盯著為何不降。
最近一段時間,政府由于條件不滿足而長時間不能調價,公眾卻著急調價。加速調整的頻率,減少每次調整的幅度,讓調價機制比較容易滿足,或許可能幫助政府擺脫這種尷尬處境。
首先,可以適當縮短4%的幅度,比如考慮降低至3%,讓市場更為靈敏地反映國際油價和國內油價的變動趨勢;其次,可以縮短調價周期,將原來的22天縮短至14天左右。
這種調整可以減少油價傳導過程中的時滯效應,使國內油價更加及時反映國內市場供求關系、消費結構等方面的變化。而且從可能產生的影響來看,調整后的結果對各方均是有利的:對于政府來說,可以減少投機和避免公眾的不滿,也有利于向市場定價過渡;對于企業(yè)來說,可以使國內油價跟國際油價更加貼近,得到更真實的價格信息;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使得價格機制更為真實,而調價頻率的增加會讓大家對于調價更加習慣,不再過于關注和期待。
而對于目前石油定價機制中調價的滯后性所引起的投機套利問題,此種調整,也可以說是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法。從表面上看,減少投機無外乎三種解決方案:一是對定價機制進行模糊處理,二是加強對投機的監(jiān)管,三則是縮短調價周期和減小調價幅度。
首先,對于第一種方案,是否需要對定價機制進行模糊處理,也是目前爭論比較大的問題。若進行模糊處理,如果投機者不知道何時調,那么企業(yè)也可能不知道;但如果企業(yè)知道,投機者也一定知道。如果模糊到企業(yè)都不知道,那就是回到從前的政府定價。而如果進行模糊處理,要多模糊,由誰來模糊,這本身又是一個問題?赡苁怯烧畞砟:浣Y果仍可能是政府定價?梢,完全進行模糊處理的最終結果,只會走回政府定價的老路,以一種倒退的方式來解決投機問題,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而且,商業(yè)投機本身是客觀存在的,有市場經濟就有投機。
其次,對于加強投機行為監(jiān)管的方案,只是理論上可行,實際操作非常困難。包括如何確定囤積的油品數(shù)量,由誰監(jiān)管,如何降低監(jiān)管成本,都是不容易解決的問題。美國對石油投機監(jiān)管的不得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與以上兩種方案比較,減少成品油調價的周期和每次調整的幅度,讓價格機制更為透明,不失為一個減少投機行為的有效手段。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現(xiàn)行的機制也是長時間多方討論的結果,短期內大作調整并不太現(xiàn)實。從可行性來看,調整調價期和幅度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至于為何將定價機制調整至3%和14天,是結合目前國內情況考慮的。理論上,如果每天調一次,而且調價到位,就基本上是市場定價了。市場定價在短中期還不會為政府所考慮,那么,縮短調價周期應該是更靠近市場的一個改革方向。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成品油定價經驗也證明了這一點,鄰國日本是兩周調整一次,而我國的臺灣地區(qū)則是一周調整一次。
從近期油價波動情況來看,要達到4%的條件比較容易,但同時要滿足22天就比較困難。因此,將油價變化幅度調整至3%也是為了調價機制可以更靈敏。一直以來,政府對于價格調整的審批往往比較謹慎,將22天的調價周期和4%的幅度分別減少至14天和3%,既可以滿足符合國際油價頻繁變化的條件,又不會增大發(fā)改委調價的難度?傮w來說,這種調整既是成品油定價機制朝市場方向的一個進步,在當前狀況下也易于實現(xiàn)。
(林伯強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參與互動(0) | 【編輯:許曉娟】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