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東寶興路125弄,有三幢很不起眼低矮樓房,都建于上個世紀初,如今早已經(jīng)破敗不堪。據(jù)專家考證,這里曾經(jīng)是日本在滬最早慰安所“大一沙龍”舊址。
同期聲
在上海市東寶興路125弄,有三幢很不起眼低矮樓房,都建于上個世紀初,如今早已經(jīng)破敗不堪。據(jù)專家考證,這里曾經(jīng)是日本在滬最早慰安所“大一沙龍”舊址。
同期聲
上海師范大學(xué)教授 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蘇智良(實際上不僅是上海 還是中國甚至世界上第一個日軍慰安所 在1931年年底的時候 隨著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 士兵越來越多 因此這個地方就被叫做日本海軍指定慰安所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現(xiàn)慰安所這個詞)
(正文)
9月13日,記者來到了離軌交3號線東寶興路站不遠,一片高樓大廈中的東寶興路125弄,1號、2號、3號,三棟縱向排列的西式樓房顯得十分破敗。
125弄1號,進門是一個庭院,面積狹小。住在這里的楊女士說,庭院是當年的日式花園,后來經(jīng)過多次改造,空間被一點點地擠占了。
同期聲
1號居民 楊女士(剩下來沒什么東西 主要還有個花瓶 別的沒有了 他們開頭說是日本人跳舞廳什么的 有彈簧地板 跳舞 我們來也沒什么東西(剩下) 這些是的 這里也有的(指著地板)都脫光了 年數(shù)久了脫光了 人家掃地帶走了)
(正文)
2號樓吳煜真先生說,1946年,他隨父親搬進這套房子,此后就一直生活在這里。
同期聲
2號居民 吳煜真先生(門在這里 門在這個地方 是拉門 就是那種日式拉門 所以說全部都改掉了 我小的時候 我來時候兩歲 那時候還有榻榻米 人家說什么叫榻榻米 不懂 我懂的 這么厚的榻榻米 沒有了 沒有了 能保存完整的也就我們這里了 沒有東西了)
(正文)
即便是在陽光燦爛的夏天,樓里的光線依然不好——白天進去也需要開燈。一踏上木質(zhì)的樓梯,就“吱吱”作響。東寶興路125弄被確認為“大一沙龍”遺址,但住在這里的居民卻并不如何高興。對他們來說,更在意的是如何改進自己的居住條件。
同期聲
楊女士( 我們這邊居民是 希望國家拆掉)
楊女士(你看燒飯的 上面好幾家人家一間燒飯間住的多數(shù)是老人 希望他動遷 這個房子外面望過來很好看的 你真正看看里面 裝修只是外面那堵墻 我們住在一樓20平方米 下雨都要漏了)
(正文)
著名慰安婦問題研究專家蘇智良教授表示,他曾經(jīng)想把“大一沙龍”遺址建成一個日軍慰安婦罪行歷史陳列館,但但由于涉及拆遷等困難,未能如愿。
同期聲
上海師范大學(xué)教授 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蘇智良(就說把這批居民遷出去 那就是一筆巨資 這個錢誰出 因為這個當中涉及的問題太多了)
(正文)
而隨著時光的變遷,一些曾經(jīng)在“大一沙龍”慰安所做過事或者有記憶的老人一個個去世,挖掘“大一沙龍”的歷史更艱難了。
家住東寶興路103號的張銀富,曾在“大一沙龍”做過油漆工。他的妻子告訴記者,老伴已經(jīng)去世五六年了。
同期聲
蘇老太太(他在這里從小就學(xué)生意的 學(xué)了生意后 我不知道幾幾年就到那個廠里去做了 做油漆工 漆個個馬桶的)
(正文)
據(jù)蘇智良教授介紹, 2005左右,關(guān)于東寶興路125弄去與留的爭議持續(xù)近兩年,最終上海市文管部門決定對此處進行保留。但是如何利用卻始終沒有一個定論。
同期聲
上海師范大學(xué)教授 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蘇智良(慰安婦制度 是二戰(zhàn)時候一個反人類反人道的一個罪惡的制度 大一沙龍這個遺址是我們所知的 或者說國際學(xué)術(shù)界公認的第一個慰安所的遺址 而且四幢房子基本完好 因此把它保存下來 展示一段苦難的歷史 就像奧斯威辛集中營那樣 無論是對中國還是世界的人類來說 都是非常重要的)
(正文)
記者聯(lián)系上海文物保護部門求證此事,但并沒有得到確定的回音。
記者 徐明睿 張亨偉 上海報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