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無論是蔡斌、高洪波還是郭士強,當他們肩負起國字號主帥的重任時,“轉型”就是無可回避的話題。其實,是否拋棄前任主帥的風格特點,并不值得爭論,少帥們受到質疑的焦點,并非“轉”,而是這三支隊伍看不到任何“型”。
蔡斌上任后大量啟用新人,從一開始就遭到了質疑。奧運老將周蘇紅、劉亞男、趙蕊蕊等人因為各種原因被排除在國家隊之外,取而代之的是惠若琪、趙燕妮、殷娜等一班毫無名氣的小將。這一舉動被看成是蔡斌對前任陳忠和的徹底否認,對許多有著奧運情結的人來說,無疑難以接受。同樣地,男足三期集訓考察了108人,其中大部分是從未有過國字號經(jīng)歷的球員。就算稍微穩(wěn)重的郭士強,也將蘇偉、李曉旭帶上了男籃亞錦賽。
可以說,三大球少帥不約而同地將轉型和否定混淆了。蔡斌兩次輸給日本,被質疑的焦點是丟掉了老女排的精神。男足在對付東南亞球隊毫無章法,同樣被行家認為高洪波沒有確定自己的發(fā)展方向。至于男籃,郭士強將自己的東西融入到前任主帥尤納斯的戰(zhàn)術體系中,卻丟掉了老尤內(nèi)外結合的精髓,結果在亞錦賽決戰(zhàn)中慘敗而歸。
有意思的是,少帥們之所以能夠在當初的競聘之中脫穎而出,正和他們規(guī)劃的技戰(zhàn)術風格有關。徐根寶在競聘時談論高洪波:“他之所以贏得我們的肯定,是他闡述了如何將阿森納、巴塞羅那的技戰(zhàn)術風格嫁接到中國足球身上。”而郭士強的勝出,也在于他堅持男籃歐化的方針。有人客觀地說,無論是挑選新人還是重視演練戰(zhàn)術,少帥們正走在自己規(guī)劃的道路上。如果以奧運周期為標準,以短短百日的成績作為衡量他們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否太短?抑或是他們的能力,本就不足以實現(xiàn)自己制訂的目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