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個少女走的時候,所有的報道,都定格在了17∶09這一刻。但那一個時候,我們誰也沒有留意。每個人都在繼續(xù)手上的東西,繼續(xù)編排著事實上是幾個鐘頭之前的那些“新聞”。一個人的生與死,在我們的心目中,其實早已不重要。我們的工作,只是負責挖掘那些生死之外的八卦,挖掘那些可以吸引眼球的噱頭。是的,沒有什么比死人更富有煽動力,更富有新聞價值的題材了。
我們很懶惰。懶惰到只關(guān)心某某去過醫(yī)院,某某沒去過,然后就拿回去自顧自交功課了。而那個真實而年輕的生命,是否熬得過這夜,誰也沒在意。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做好交版。別人的生死,在自己的飯碗面前,是那么的渺小。
我們這座城市里的悲憫,只有在看見別人出事的時候。才會顯示出來,而早已司空見慣的我們,卻已經(jīng)忘記了眼淚原來是什么樣子。生與死,生卒多少,那個只是一條新聞,或者只是一個數(shù)字?傆幸惶,我們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同樣只是一個數(shù)字;蛘撸皇且欢褦(shù)字中的組成部分。
而在數(shù)字背后,那張鮮活而美麗的臉上,曾經(jīng)的青春與快樂,曾經(jīng)帶給多少少年們所憧憬的綺夢,這些都不會再寫在明天出版的紙張上。我們這些城市里的機器齒輪,連自己都不懂得珍惜,又怎么還會珍惜那些猴年馬月里發(fā)過的綺夢?即使偶爾懷念,那也只是在懷念自己老去的青春,而那些永遠定格了的記憶,就和終究會發(fā)黃的照片一樣,只能凝固在那故紙堆的數(shù)字里。那些提前凋謝的花,就和前一天的報紙一樣,翻過之后,再沒人記得。哪怕上面那張臉容,曾多么地動人過。
生如夏花,剎那芳華,只存于記憶。
也許,她在世的時候,免不了被人們視為花瓶;離世的時候,依然注定會被我們的那堆八卦花邊點綴成又一次的花瓶。但其實,每一條生命背后,都是同樣有血有肉的人生。狄蘭·托馬斯在悼念倫敦大火中喪生的小孩時寫下了,“第一次生命喪失以后,再沒有另一次死亡!倍谶@一個晚上,也許我們原本就沒有資格悼念這樣一個生命,正如別人也無法悼念我。在別人的,自己的生命面前,一切的八卦與數(shù)字報道,都已無足輕重。
來源:信息時報 作者:郵差(作者系媒體編輯,此文寫于許瑋倫證實不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