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在重慶城正西有一處通遠門,古城門曾刻有“克壯千秋”四個大字,因年代久遠上述四字早巳不復存在,而正是這道通遠門,在辛亥革命中為起義軍開啟大門,至此重慶發(fā)出自己的吼聲,響應震動中華的辛亥革命。
解說詞:通遠門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明代重慶衛(wèi)指揮使戴鼎筑石頭城時特意在城西建造的一道開門。在重慶古城十七門中,通遠門作為當時重慶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陸路通道,同時,由于其位居重慶城西南最高處,地勢險要,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歷來都是當?shù)氐能娛乱?/p>
解說詞:作為辛亥革命的重要導火線,20世紀初,四川保路運動在巴蜀大地上進行得如火如荼。當時四川人民出資自辦鐵路,而清政府迫于帝國主義的壓力,無理地要將路權(quán)收歸,因此招致民眾不滿,社會各界紛紛以各種形式集會演說,呼號奔走,揭露帝國主義掠奪中國鐵路、清政府賣國賣路的罪惡行徑。
同期聲:(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 常務(wù)理事 王志昆:保路運動發(fā)起主要是在成都,但是響應的時候,川東57縣,每一個縣基本上都成立了保路同志會,川西那邊鬧得特別兇的時候,重慶響應得很積極,重慶同盟會的力量是在整個西部是最強大的,主要是開會、集會、聲援成都。)
同期聲:(重慶工商大學教授 《通遠門》作者 王逸虹:同盟會重慶支部就提出了這么一個觀點,借保路運動來行反滿革命之實。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政治訴求,引起了清朝政府的極大警惕,在四川本地的力量不足以平息這場保路風潮的時候,清朝就派了當時的兩江總督端方,帶了當時裝備最精良的新軍部隊,大概是在8、9月份離開武漢到四川,之后辛亥革命爆發(fā)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就可以這么說,第一是重慶革命的反滿革命引起清政府的重視,端方帶領(lǐng)武裝精良的部隊離開武漢,就使整個武昌軍力空虛,就為武昌起義實際上創(chuàng)造了條件。)
解說詞:同盟會重慶支部得到端方動兵的消息后,決定乘此機會除掉這個兩江總督,便派遣當時的愛國義士混入端方軍中。同時,任命夏之時為革命軍總司令帶領(lǐng)起義軍攻占重慶,堵住端方后路。1911年11月18日,夏之時揮師直下,經(jīng)嘉陵江水路兵抵達重慶浮圖關(guān)。
同期聲:(重慶工商大學教授 《通遠門》作者 王逸虹:當時同盟會重慶支部就決定以夏之時的部隊進攻通遠門為重慶起義(撥亂)反正的一個標志。當時的重慶知府叫鈕傳善,他為了不使重慶出現(xiàn)反清動亂,在這之前采取了很多辦法。)
解說詞:詭譎狡詐的清廷重慶知府鈕傳善召集當時列強駐重慶的領(lǐng)事,利用列強駐軍共同鎮(zhèn)壓重慶革命力量,并且從德國購買先進的克努伯大炮安放在通遠門上。當他聞訊夏之時部隊已兵臨城下之時倉皇傳令,關(guān)閉九門,全城戒嚴,一場血腥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同期聲:(重慶工商大學教授 《通遠門》作者 王逸虹:但是同盟會重慶支部這些人應該說是很有頭腦、很有謀略,他不采取直接對抗的方式,目的是盡可能地減少犧牲。他通過一些方法買通了當時炮隊的負責人,把通遠門安的這些大炮的炮栓全部卸了。)
同期聲:(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 常務(wù)理事 王志昆:重慶同盟會工作做得非常好,打開通遠門最大的功勞就是同盟會和楊庶堪領(lǐng)導的學生。當時鈕傳善下令關(guān)閉城門,然后我們同盟會是朱映章帶著學生去把這些士兵呵斥開,清軍守城的就讓開了,然后學生又沒有鑰匙,就把這個鎖砸開,夏之時部隊就進來了。)
解說詞:1911年11月22日,號稱金湯城池“克壯千秋”的通遠門,終于被革命黨人打開了。聽不見一聲槍響,通遠門默默地為辛亥革命開啟城門讓出大道。夏之時與朱之洪匯合后,由朱之洪率領(lǐng)起義大軍整隊列陣,浩浩蕩蕩地進入通遠門。通遠門的攻破標志著整個清朝在重慶的一切抵抗等于無效。至此,重慶城為起義軍全部占領(lǐng)。重慶兵不血刃,宣布獨立。
同期聲:(重慶工商大學教授 《通遠門》作者 王逸虹:兵不血刃地實現(xiàn)重慶的反清起義,我覺得功莫大焉、善莫大焉,而且同盟會重慶支部的這些人應該是居功甚偉,他使重慶的老百姓免遭戰(zhàn)火的荼毒。而且當時戰(zhàn)火一打的話,整個重慶的房子,竹木結(jié)構(gòu)一旦燃燒起來,那么對重慶來說應該是毀滅性的。)
同期聲:(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 常務(wù)理事 王志昆:我們知道明末的時候張獻忠攻打四川,在通遠門那個地方攻打得很激烈,單是攻進重慶城,殺了民居婦孺就殺了37000多人,你想何等激烈、何等殘酷。當時清軍的火力、武力配置是遠遠高過我們起義軍的,如果當時鈕傳善組織清軍守城,那重慶的損失就很糟了。所以我們說重慶辛亥革命這么了不起,就是(因為)完全沒有損失就成功了。)
解說詞:1911年11月22日下午,同盟會領(lǐng)導人張培爵等人通電全國宣布重慶獨立。從此,重慶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并將四川革命獨立運動推向了高潮。11月27日,成都宣布獨立,建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
與此同時,11月27日盤桓在四川資陽一帶的端方新軍嘩變,端方和其弟端錦被軍官劉怡鳳手下所殺。據(jù)《補錄端方被殺之詳情》記載,“……各軍士悉有死方于途之心……至資州又聞重慶獨立,成都亦將宣告獨立,各軍士相與謀……”
同期聲:(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 常務(wù)理事 王志昆:當時這種形勢讓湖北帶來的新軍的同盟會員,就覺得四川和重慶革命形勢那么好,看來滿清王朝是不能再持續(xù)下去了,就堅定了他們起義的決心。所以說最后在半路,他們的部隊就暴動,就起義了,把端方抓起來,把端方和他弟弟都殺掉了。)
解說詞:至此,清政府末期最為強悍的軍事力量之一被撲滅,西流禍水湮沒在革命力量中。后重慶和成都兩軍政府合并,成立“中華民國四川都督府”,重慶則撤銷蜀軍政府,建立鎮(zhèn)撫府。至此,成渝兩軍政府合并,四川統(tǒng)一。
解說詞:如今在重慶看到的通遠門已成為渝中半島上一處經(jīng)過修繕的歷史文化地標。老城墻左邊,14個身著盔甲的銅人手持利器,向城門進攻;城墻上方,一名手持巨石的戰(zhàn)士誓死保衛(wèi)城門。這組雕塑立體地再現(xiàn)了千百年來通遠門筑城、守城、攻城的歷史。而在重慶辛亥革命中,“克壯千秋”通遠門卻悄無聲息地為起義壯士開啟大門,同時也讓辛亥的革命之火繼續(xù)通向遠方。
片尾:
制片人:陳 曉 王玉平
編 導:李思潔
攝 像:劉 祎
配 音:陳虎龍
制 作:劉 祎 李思潔
監(jiān) 制:呂振亞 余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