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從《盲井》到《盲山》,兩部影片內容與命運的微妙轉變,丈量出幾年間現(xiàn)實題材的電影在中國走了多遠
★ 本刊記者/丁塵馨(文) 甄宏戈(攝影)
僅拍過兩部低成本電影,第一部無緣國內公映,第二部近日剛進入部分院線。導演李楊,在許多觀眾中的知名度卻不亞于目前國內的一線導演。
4年前,李楊處女作《盲井》橫掃世界30多個大小獎項,熱得燙手;“回家”時卻遭遇冰封,且本人受禁3年。反差的際遇卻成就《盲井》成為中國迄今最流行的地下電影,李楊也因此被貼上“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導演”的標簽。
新作《盲山》依然“現(xiàn)實”,所不同是終見天日。從《盲井》到《盲山》,兩部影片內容與命運的微妙轉變,丈量出幾年間現(xiàn)實題材的電影在中國走了多遠,也映射了這位懷揣理想主義的海歸導演的“現(xiàn)實化”歷程。
“違法”導演的“現(xiàn)實”突圍
2001年,李楊開始創(chuàng)作人生的第一部電影。影片改編自老舍文學獎獲獎作品,劉慶邦的小說《神木》。2003年2月柏林電影節(jié)上,《盲井》力挫張藝謀的《英雄》,收獲“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影片拍攝條件的艱辛、資金窘迫等酸楚,被其后狂攬一連串世界級大小獎項的狂喜所取代。
可是,很快,一片成名的李楊高興不起來了;貋碇螅弥捌呀洷唤。相關部門領導的態(tài)度是,這是一部“非法”電影。違反的是國家廣電總局下發(fā)的《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guī)定》。規(guī)定說,“未經備案的電影劇本(梗概)不得拍攝……”——中國電影在拍攝前如果沒有報備,并拿到“拍攝許可證”,就像新生嬰兒沒有戶口。
李楊也不是完全不知深淺。回北京后,在回答當時《北京娛樂信報》記者的采訪中,他表示“下個月便會和電影局商討《盲井》在國內公映的可能。由于該片由海外投資,所以并非代表中國在柏林參賽……即使在一些細節(jié)上做出修改也可以接受。為此我在拍攝之初準備了四個結局!
可結果依然是無果!睹ぞ分两駸o緣公映,李楊被禁拍3年。
他形容自己像“斗私批修”年代跑到街上賣雞蛋的農民,農民被沒收了雞蛋、罰款甚至被抓起來,“但那是農民錯了嗎?”“改革開放以后,政策又變成鼓勵大家多養(yǎng)雞多賣蛋了!
李揚堅持自己的想法,盜版影碟《盲井》也持續(xù)在民間蔓延?催^的人都被電影中放大的粗礪的社會現(xiàn)實、人性之劣驚到。礦難,當時甚至還極少出現(xiàn)在新聞報道中!睹ぞ穮s以仿紀錄片的形式,展現(xiàn)國內非法煤窯罔顧礦工安全、草菅人命,欺上騙下的現(xiàn)實;更講述了兩個同樣被礦主盤剝的礦工,利用礦主賠償受難家屬以隱瞞礦難的機會,做起私吞賠償金的“生意”以及其間他們的私心與良心的掙扎……
影片還不乏直剌剌的民工召妓畫面,更讓礦主赤裸裸地說出“中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電影的力量,給觀眾帶來幾許振奮,幾多擔憂。
3年后,李楊開始籌拍他第二部影片。
第二部電影依然來源于現(xiàn)實。他說早在九幾年從德國回國時,就震驚于“拐賣婦女”的報道。之后這個故事一直留在腦海里揮之不去。分析之后,他做出了取舍的判斷,“這個題材,報紙、電視廣播都說了,我想應該是‘安全’的吧!
越深入實地調查,收集故事的真實背景和素材,李楊越激憤于所了解到的真實:現(xiàn)在在中國,我們會治罪拐賣婦女的人販子,可是買人的人、那些幫兇,他們有罪嗎?他對女的實行強奸,有罪嗎?——法律上有這些規(guī)定嗎?只要當事人覺得這種“惡”不會被懲罰,他的“惡”就會泛濫。如果這些沒有解決,買方市場永遠存在。
電影拍完后最終被定名為《盲山》,在名字和風格上,都是第一部《盲井》的延續(xù)。
角色的定位也和《盲井》一樣,除了主人公,其他人在電影中都是“惡”的,他們自私、貪婪、狹隘而且麻木,他們可憐,卻更可“恨”。
[1] [2] [3] [下一頁]